有了足夠的武師,駱天明的武館就可以遍地開花,開遍了米國的各大城市,甚至開到了歐洲,讓華國功夫享譽全球。

按照駱天明的理解,他已經將華國功夫的名聲,宣揚到幾乎無人不知了,也應該可以完成任務了,然而系統居然始終沒動靜。

這讓他有些忐忑,不會是系統又有什麼隱藏的條件吧?

系統的任務描述非常簡單,只有一句話而已,“在逆境中崛起,讓華國功夫揚威世界。”

駱天明翻來覆去的琢磨了半天,覺得關鍵是兩個詞,“逆境”,“世界”。

他覺得“逆境”這個詞已經做到了,他在米國有現在的地位,完全是殺出來的,不然早就被生吞活剝了。

至於“世界”這個詞,或許就是沒完成任務的關鍵了。

駱天明已經將武館開遍了米國,歐洲也有分館,亞洲就更不用說,本來就是功夫的大本營。但除此之外還有南美洲、澳洲、非洲等地,是不是要將武館開到那裡去才行?

不管猜的對不對,反正就是花點錢的事,姑且試試吧。

只不過那三個大洲,澳洲還好一些,局勢穩定,人們的生活也還算富足,再加上駱天明有澳洲鐵礦的股份,是大佬級的人物,開武館沒什麼問題。

其他兩個洲就有問題了,非洲就不用說了,亂的不成樣子,很少有平靜的地方,還窮的要死,誰有閒心去學功夫?

南美洲也好不到哪去,因為距離米國太近,一旦平靜下來就會發展,就會威脅到米國,所以他們也始終處於混亂狀態。

這兩個地方即使勉強開了武館,也很難生存下去,除非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資訊發達了,各個強國不敢做的太明目張膽了,這兩個洲才會大致平定下來。

駱天明一想到還要在這個位面停留四十年以上,就覺得腦仁疼。

但沒有別的辦法,他也只能熬著了。

……

轉眼間,又過了七年。

駱天明的日子一成不變,不過其他人的變化卻不小。

比如李小龍,徹底完善了他的截拳道,並開設了自己的武館。還在駱天明的支援下,拍了好幾部電影,成為繼駱天明之後的最火的功夫明星。

李小龍為了推廣自己的截拳道,當真是非常賣力,不但拍電影,還到處演講、表演、比賽什麼的。

駱天明舉辦的自由搏擊大賽,李小龍年年都參加,從一開始的三十二強,一步步成為四強的常客,偶爾還能打入決賽。

只可惜他的體型太瘦,又沒有駱天明的第六感,和那些牛高馬大的拳擊手、摔跤手比賽,他打別人十幾下人家都不當回事,別人打他一下他就承受不住,所以才一直拿不到冠軍。

儘管如此,李小龍的粉絲也非常多,因為他是自由搏擊大賽中,除了駱天明之外,體型最正常的一個。

普通人當中還是體型正常的居多,牛高馬大的畢竟是極少數。李小龍能以瘦小的身材在自由搏擊大賽上名列前茅,打趴下很多比他高大的人,自然讓大部分拳迷為之喝彩。

就連那些打敗過李小龍的人,也對他非常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