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花回應完,趙堯就點了點頭,同時道:無花小師傅!你說的很有道理,只是大部分的人並不明白這個道理,這可真的是個悲哀的現象啊。

趙堯說完,無花就贊同的點了點頭道:是啊!人們將佛法棄之如履,這的確是個悲哀的現象。

趙堯點頭道:或許這就是人們不相信天道輪迴,因果報應的根本原因吧!

這時無花也道:是啊!佛家將就因果,一個人種了什麼樣的因,自然會收穫什麼樣的果,而人們也許就是不相信因果報應的存在,所以才會如此的吧!

無花說完,趙堯就贊同的點了點頭,接著又道:無花小師傅!說到這裡我倒是想起了一個小故事,不知道你有沒有興趣聽聽呢?

趙堯說完,無花小師傅就疑惑的說道:哦!是什麼樣的故事呢?施主你不妨說出來聽聽。

趙堯點了點頭,接著就把自己要說的故事說了出來。

有一位書生,姓於,現今山東臨沂人。多年醉心於科考,可無奈總是名落孫山。

又一年,再次榜上無名,他立時兩眼一黑,一頭倒在了地上,後被好心人送至旅店,三日之後醒來,依然恍恍惚惚。

店家也知道他已身無分文,雖不好強攆出門,但也得說出來的。

“於先生,距離此店,西北三十多里,有一家寺廟,僧人眾多,你可前去謀一份雜役,混口飯吃,無奈,我家店小,也還要照顧他人……”

於先生一聽,心裡就很明白,強起身,收拾了一下行李,就要走。

店家還真不錯,留他吃了一頓飽飯,他就往寺廟蹣跚而去。

他之所以聽店家這麼一說,便定去寺廟,是因為他早已看破紅塵,無心再熱衷於科舉,根本就不是想去打雜掙口飯吃,他意已決,就去寺院,剃度出家,皈依佛門。

寺院住持是一位得道高僧,不知年歲,看到於先生前來,一言未發。

心意決絕之時,誰都會義無反顧,於先生說什麼,主持也就做什麼,不問也不勸。

於是,於先生成了寺院的一位和尚——於和尚。

冬去春又來,不知不覺,三年已過。

於和尚終日閉門,苦讀佛書,收穫頗豐,但讀書之時,每每欣欣然,然又總覺得可觸而遙不可及,總是感覺離真正的理想世界,隔著一層膜,心中甚是痛苦。

一日,他來到了主持的房間,求教。

“師父,書中所說的極樂世界,可讀,可想,可寫,卻總是看不到其真實面目,更不可能有所觸及,故此,我很懷疑這極樂世界,是不是真的存在。”

主持也不抬頭看他,只是低聲說道。

“你去偏房的地下倉庫,給我拿一把錘子來。”

於和尚受命而去。

走進地下偏房,一片漆黑,如同黑夜一般,伸手不見五指。

他睜大了眼睛,看不見,眯縫起雙眼,還是看不見,於是就試探著摸來摸去,但仍未找到錘子。

“師父,我看不到,也找不到。”

此時,主持走了進來,順手點燃了牆邊桌子上的一支蠟燭,立時,房間大亮。

主持指了指就在屋角的錘子。

“你看,錘子不就在那麼?”

於和尚也看到了屋角的錘子。

“你在屋裡,看不到錘子的時候,錘子就在那,靜靜地放著;你看到錘子的時候,它也靜靜地放在那裡。你看到或者看不到,但是錘子都是一直在的……難道說,你看不到它,它就不在了麼?”

於先生一聽,恍然大悟,頓悟成佛。

趙堯的故事一講完,無花小師傅就道:施主!你這個故事講的很有道理,就像佛陀一樣,我們雖然看不見他們,可是這並不是說他們就真的不存在了。

趙堯笑到:是啊!這就是大部分人的一種錯誤的心裡啊。

趙堯話畢,無花也贊同的點了點頭,不過沒有說什麼,再接下來倆人就沒有繼續在說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