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會議的議題,就是在討論建立後臺標籤的可能性,以及可操作性。

坐在廖瑩穎隔壁的那個小夥子先獲得了螢幕的投影權,將自己的PPT投影在白板上,開始滔滔不絕地說起他們小組對於後臺標籤的定義和設想。

而程昱作為資料分析師的代表,時不時地插上一嘴,對他的發言進行補充和技術性解釋。

“嗯,你們的設想我們這邊是聽明白了。但是這些你們自己歸類然後做標籤不就可以了?專門叫我們過來……我們能提供什麼呢?”

等一組的發言結束,女裝品類的業務負責人梁敏忍不住問道。在剛才的介紹中,她並沒有覺得這件事跟她業務對接的供應商們有什麼關係,甚至不覺得這事情需要興師動眾到開這麼個跨部門的會議。

雙十一的主戰場馬上就要打響,他們各個品類對應的業務部為了預定的kpi已經忙到暈頭轉向。這時候把她專門叫過來,結果是聽了堆沒什麼營養的話。梁敏忍不住有點生氣。

“不不不敏姐,這跟你們還是有點關係的。”陳栩嘉這時候接過話茬繼續往下解釋。

他們要對商品進行分析,那麼首先要得知商品各個維度的資料。其中,這個“維度”是重中之重。

後臺標籤和前端向使用者展示的商品標籤有一定差別。

陳栩嘉當下就選用衣服的顏色為例子,向梁敏解釋其中的不同:

在前端,使用者可以依據喜好,按照顏色來選擇衣服。常見的有黑白灰、莫蘭迪色系等等。而後臺將做出一個集合,比如說當下熱門顏色的標籤。而這個標籤內所包含的顏色是隨時可變的。

“可是這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像是你剛才提到的顏色標籤、熱門顏色標籤,我雖然不是專業的,但我想這個東西你們完全可以透過資料來實現吧?哪些顏色賣的好,這些不用我們這邊給結論,你們自己都能從資料庫裡得到,甚至比我們還能早一步。”

“是的是的,”陳栩嘉趕緊繼續安撫她的情緒,“建立好標籤之後,裡面內容的滾動確實可以透過演算法自動完成。但是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對於商品有什麼顏色並不是很清楚。”

雖然在預售之前,商運一組緊急對前端商品標籤做了細緻的梳理,甚至將品類下探到四級、五級的程度。但倘若供應商在供貨清單上,不仔細上報,這些標籤到最後只是空佔記憶體。

把話攤開說到這個程度,梁敏也明白了他們的意思。

確實,在之前和供應商談合作的時候,他們業務部更多是以一種“求人”合作的姿態,給到供應商的表格並沒有詳細的要求。

哪怕供應商填寫的錯漏一片,他們也不敢打回去讓供應商重新填寫。若是因為這樣的舉動惹惱了客戶,讓客戶選擇不再續約,這才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也正是他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行為,後臺對於各品牌商品的資訊記錄參差不齊,有些指標因為空白過多,想用也完全沒辦法使用。

說白了,就是過去的遺留問題太大。而這件事,還得靠業務部的同事親自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