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舉的例子也太極端了。”

金屬囧了一下。

這個在資料意識層面已經很擬人的機械生命小小的吐槽了一句,說:

“但事實和您的例子確實有些相似。

機械賢者曾經說過,平庸的邏輯,是沒辦法孕育偉大的。

這句話在這個世界代表著另一種真理。

即無法在智慧層面取得突破的機械生命,永遠都只能作為單純計程車兵,它們再能打,只能是高階的炮灰。

真正能進入‘指揮官’階層的,往往都是這些有怪異獨特性格的機械體。

因而每個戰團都會派出觀察者,在最外環的混亂大地上搜尋這些怪異的機械體,關注它們,但不介入它們的戰爭。

如果它們可以依靠自己完成晉升,就會立刻被那些戰團邀請加入。”

“看來你們的文明體制,果然一切都是圍繞著‘戰爭’這個主題進行的,難怪你們的個體戰鬥力會這麼誇張。

一個戰團就能主導對一個世界的毀滅。”

老江的意識關注,從下方的機械小鎮上收回,他說:

“繼續之前的話題吧,戰團之間的晉升模式,我猜,還是依靠戰爭?”

“沒錯,是挑戰!”

金屬繼續帶隊往鐵鏽之丘進發,它不斷的提高速度,再對老江描述道:

“在末日要塞十三環最外界的五環中,您所見的所有機械生命,其實都處於混亂而動態的戰爭中。

區別只在於,它們在最外環是單打獨鬥,但在進入晉升序列後,就要學習團體作戰。

從第十二環開始,就是小戰團們爭奪地盤的小規模戰爭。

在我離開阿爾法世界前,我對那裡很熟悉,我的戰團也是從那裡一路打上去的。

那裡的小戰團遍地都是,以機械工廠、能量塔、生產武器的車間等等資源點作為據點,彼此勢力犬牙交錯。

戰鬥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戰損的機器人會被回收作為後備資源,而徹底死去的機器人被放入裝載車間,送入分解工廠分解成原始材料。

一部分交給戰團自己保留。

另一部分送入大熔爐,來繼續鑄造末日要塞的外圍火力防線。

但龜縮發展在這樣的混亂之地是沒有前途的。

對於最外五層的機械生命來說,唯一避免戰敗被拆解命運的方法,就是儘可能的佔據資源點,凡佔據了一層的能量塔到達百分之一的規模,便可申請‘戰團晉升’。

即選擇更內層的一個勢力,進行團體作戰。

這是很殘酷的晉升模式,因為它沒有認輸選項!

要麼攻破對方堡壘,佔據對方的勢力,把對方變成自己的下屬。

要麼就團滅。

但更內層的機器人思維更復雜,作戰方式更狡猾,機體更強大,火力更充沛,每個月還都能從拆解工廠裡獲得更多資源補給。

它們會竭力強化各自成員的作戰能力,因而‘戰團晉升’的成功率普遍只有20%左右,每五次進行的挑戰,只有一次有可能成功。

而且也絕對是慘勝。

不過只要打下更內層的某個戰團的基地,就能依賴對方積攢的物資,來快速恢復戰鬥力,迅速成為新地方的新勢力。”

“這是在養蠱啊。”

老江再次感嘆道:

“我越來越感覺,你們這個體制像是鋼鐵生命中的斯巴達人的翻版,如此的窮兵黷武,難怪你們要不斷的向外界掠奪資源,才能維持這種規模的內部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