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的事,還有劉楚的事,暫時不說了,我想長老今夜召我前來,還有其他事情要談,咱們就說正事吧。”

“嗯。”

三寶長老點了點頭,他喝了口茶,對江夏說:

“我徒兒六福,是個憨厚之人,他之前與我說外門未來種種構想時,我便猜出,這些想法斷然不是由他想出。

但此事可行,我便許了他做。

小友想來也有所耳聞,老夫在內門中地位尷尬,頗受劉楚道友的排擠,但真實情況不是如六福所說,為爭權奪利。

老夫與劉楚道友,都不是貪戀權位的性格,這事說起來有些複雜,也是事出有因,今日不便再說。

咱們就說說外門之事。

老夫已向掌門請求,掌門也許了老夫從此脫離內門,與我徒兒一起,主管外門事務,於老夫來說,也算是脫了困境。

自由許多。

但老夫與我徒兒六福,都不是善理事之人,又聽聞道友在凡塵做的好大事業,尤其善謀,因而這外門以後該如何運轉,還是得請教小友一番。”

“長老客氣了。”

江夏很謙虛的回答說:

“我與王師兄,當真是一見如故的,又是一起經歷過事情,如今一起搭夥做那鳳山墟市的生意,自是可信之人。

我先表明態度,長老不必擔心我把外門變成自家地盤,這裡的管理權,始終在長老和王師兄手裡。

我只是提一點小小的建議。”

說著話,江夏從納戒取出一份卷軸,遞給了三寶長老。

後者接在手中,開啟看了看。

裡面書寫的是外門的具體教條,林林總總三十二項。

用詞簡單準確,從外門弟子的衣食住行,到每日修行的時間安排,再到具體的晉升制度,一應俱全。

看的長老連連點頭。

萬事都得有綱領,綱舉目張乃是做事正道,有了這份東西,外門的事情就有了個大概的方向。

而江夏,還在一旁解釋自己的構想。

他說:

“我對修行界瞭解不多,但也見過一些散修,還與三雀子馬提書有過交流,以我所見,這修士什麼都好,就是每日太閒暇了些。

這樣是不行的。

就算不說投入與產出的效率,單說修行一途,就不該這樣,無論何種功法,都要講求一個張弛有度。

一天十二個時辰猛修,再聰明的人,也要被修傻了。

因而在我看來,外門弟子的修行,就要合理安排時間,每人一日修行最多不要超過三個時辰。

剩餘時間分出一個時辰,去學制器或者丹藥煉製。

剩下除去休息的四個時辰,其他時間,便要用來為宗門服務。

我已和王師兄說過這個問題好多次了。”

江夏說的興起。

又從納戒中取出一份墨霜山周遭地圖來,這是他在鴻雁會買的,很是精緻,很是精準,大小山川莽林都有記載。

他將地圖放在桌上,指著其中勾畫的幾個顏色不同的區域,對三寶長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