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忘情倒吸冷氣,這隱秘,她生平還是頭一次聽說,難怪鄭臨沅對王守仁如此看重,原來鄭臨沅看重的不是王守仁的能力,而是他的身世。

他的父母既然是法家道統掌權柄者,算是一代門主,雖然在諸子百家凋零的當下,區區一個法家門主算不了什麼。

可架不住他的身份確實頗為不俗。

如果利用得當,王守仁的確會成為他們執掌法家的一個完美契機。

“鄭叔,現如今曾經的諸子百家還剩下多少人,幾家健在?”

鄭臨沅道:“記不清了,我也有太長時間沒去過南方,不過我把皇家珍藏的各家典籍都復刻了一份分發下去,他們應該會根據典籍,創造出新的諸子百家。”

長孫忘情喃喃:“新的諸子百家?我很期待。”

鄭臨沅忽然緊盯著長孫忘情:“其實你也屬於諸子百家。”

這是長孫忘情始料未及的。

她從沒想過自己也是諸子百家中的其中一員。

鄭臨沅說道:“其實公伯兄就是諸子百家中的兵家傳人,整個東京城或者說是大宋權利圈,除了儒家以外,就只有兵家因為攻陷原因所以留到了現在。”

“你父親是兵家上一代門主,他究其一生也沒有收徒,你就是他唯一的希望,也是兵家唯一的希望,現在你還感覺自己離諸子百家跟遙遠嗎?”

長孫忘情聽了以後,很快就反應了過來,她這個時候才想到,她父親傳授兵書和馭人之道的時候,經常提及兵家,那個時候長孫忘情不明白是什麼原因,現在終於明白父親的良苦用心。

他是在不給長孫忘情任何壓力的同時,又讓兵家思想源遠流長。

這才是利國利民!

“鄭叔有件事我不理解。”長孫忘情道。

鄭臨沅道:“你問。”

“諸子百家究竟有多少門?”

鄭臨沅笑道:“諸子百家只是個泛稱而已,並沒有具體數量,你所看到的任何東西,其實背後都有它蘊藏的道。”

“商有商道,工有工道,農有農道,這就是諸子百家,曾經引領過中廣域輝煌燦爛的時代。”

“我的目標就是讓諸子百家盛況重現天日。”

“可您不是儒家嗎?”

鄭臨沅搖頭:“前人認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儒家幸事,而在我看來,諸子百家的道就是我儒家的道,並無區別。”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長孫忘情一時半會難以消化。

鄭臨沅換了個簡單的方式:“只要是適合新朝的道,就是儒家的道。”

長孫忘情聞言,不無調侃地說:“難怪歷朝歷代,所有帝王都喜歡儒家。”

鄭臨沅倒是沒有生氣,甚至還板著臉說道:“儒家本來就是帝王家,我們不需要被喜歡,我所認為的儒家,僅需遵從一個詞,‘適合’適合就是容易被帝王所喜歡。”

長孫忘情搖頭笑著,她聽不懂鄭臨沅在說什麼,而今的喜悅慢慢被瑣事所覆蓋,她推開密室的門:“明日還有諸多瑣事需要處理,鄭叔先休息吧。”

鄭臨沅點頭,與長孫忘情一同隱於黑暗中。

第二日清晨,

在菜市口問斬趙欣的訊息不脛而走。

這絕對是大宋百姓有史以來最開心雀躍的一天。

趙欣不算是絕對意義上的昏君。

可他也不是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