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

“這個極其過程漫長且無比兇險,卻讓蛇擁有龍所具備的力量。”

“鯉魚躍龍門,不過天火燒其尾,化為虛有其表的龍形。”

………………

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呼風喚雨,騰雲駕霧,無所不能…………

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

它是天空與大海的主宰,更是帝王的象徵!

螭吻不過是龍頭魚身,擁有部分真龍的力量,畢竟它只是九子之中的一個子嗣,鯉魚躍龍門,能到達螭吻這個地步已經是頂天了!

當然,並不是意味著螭吻的實力不行,畢竟可是龍子,是很強,但是和後者一種化龍之法相比還是差了很多。

“吾老兄,你這金鯉可不俗啊!”

丁廷嶽看著那魚缸裡面的小金魚,前面竟然長著兩條長長的龍鬚,而且整個身形給人一種似魚又非魚的感覺。

“金龍鯉,有幾絲螭吻的血脈,一種奇珍異獸罷了。”

吳丹青笑道,丁二少倒是有些感興趣,剛剛靠近觀察,就被一個鯉魚躍龍門,不對,應該是水濺躍,濺了一臉的水。

“呸~”

“這魚,不,這金龍鯉還認生不成?”

說罷,一個尷尬而又不失禮貌的微笑,實在是有些丟人,被特麼的一條魚給戲弄了!

“吾老兄,你說它們有沒有機會躍龍門化而為龍?”

“有,但沒有必要,失敗者太多太多,就像是你即將參加的科舉會試一樣。”

吳丹青侃侃而談道:

所謂“鯉魚化龍”,又有一種說法,叫做“鯉魚跳龍門”;傳說黃河中的鯉魚,只要跳過龍門,就可以成為龍。

不過從機率角度來說,能跳過龍門的鯉魚寥寥無幾。但是,此番跳不過去,下次還有機會,只要這條鯉魚還在世間。

這一點和科舉考試差不多,錄取率那特麼叫一個低,別說金舉人銀進士了,就是特麼的一個秀才、一個童生,也內卷競爭嚴重。

和從五湖四海之中趕往龍門,歷千萬劫難,於千千萬萬鯉魚中爭奪那億萬分之一的成功機率,是多麼的雷同相似!

《長安謠》之中有“東海大魚化為龍”和民間所流傳的鯉魚跳過龍門,全部都講述了魚化龍的變化。

《封氏聞見記》卷二中:“故當代以進士登科為登龍門。”

李白的《與韓荊州書》:“一登龍門,便聲價百倍。”

《琵琶記·南浦囑別》:“孩兒出去在今日中,爹爹媽媽來相送,但願得魚化龍,青雲直上。”同樣記載了魚化龍…………

對應在現實中,鯉魚化龍和科舉取士較為雷同,科舉取士透過率很低,但一旦獲得功名,就等於改變了自己的階層。

在全天下範圍裡,科舉取士對草根子弟來說,是價效比最高的階層躍遷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