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焰屬陽,法焰屬陰,法焰熄滅,孤陽不生,也難怪會造成之前的那種情況。

而且,這裡應該是金山寺的外幾環,也難怪這荒山古廟破敗成這個樣子。

真是讓其唏噓不已,但“承君一諾,必守一生”的那件事情再急也沒用,一品境界才敢參與其中,而目前的自己簡直差了十萬八千里。

“好似幻夢一場。”

如果要不是自身的那些脫胎換骨的變化,這數月有餘的時間,還真的像是一個夢,但是現在也面臨著之前同樣的一個問題。

在這裡,究竟該怎麼走出去?

這蒼茫大山的,尤其是植被茂密無比,轉著轉著真能把人給轉暈,這時候就體現出了飛行的重要性。

不僅速度快、節省時間,更能以上帝視角確認大致方位;丁二少連前世的電子地圖都看得夠嗆,導航都是一個事情,更別說這種抽象主義的紙質地圖了。

“我飛。”

飛個毛線,借風術並不能讓他帶著肉身凌空飄浮、踏風而行,但是可以讓元神飛翔,以上帝視角看看自己究竟在哪兒,該往哪裡走!

時間不是正午,那麼陰神在白晝出竅,並沒有什麼問題,大九宮的靈珠護體,那熾熱的陽光奈何不了他。

嘶~

“那個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

“長安在西北方向。”

“目前太陽在東南方向,朝著它相反的方向一路狂奔就是了!”

日出東方,正午南方,上午十分自然是東南方位,與其相反的自然是西北方向,可真的是一個“小機靈鬼”。

魯迅先生曾言:“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那便有了路。”

按照腦海之中的路線,深山老林子裡面竟然響起了金戈鐵馬之聲。

《銅像功》之中有銅拳,銅錘掃千軍、銅甲飛拳、銅炮穿山、銅炮連環,銅頭有銅像碎甲,銅腳有銅馬縱橫,銅蹄踏雪。

而之後觀想的《鐵骨奇功》有鐵手擒龍、鐵柺撞鐵、鐵拳破空、鐵骨橋、穿心鐵錘和鐵蹄縱橫。

其中,那什麼穿山銅炮、連環銅炮的,還有什麼鐵手、鐵拳的,有用的汲取、沒用的捨棄,集大成的精華都在《虎炮拳》之中。

不過,那三計身法移動殺招,銅馬縱橫、銅蹄踏雪和鐵蹄縱橫,被他稍微整合成了一計殺招——金戈鐵馬!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長戈閃耀著金光,戰馬披上了鐵甲,這就是重騎兵,古代令人聞風散膽的的“重坦克”!

畢竟是要成為“鐵血皇帝”的男人,其身法移動殺招,絕對要剛猛霸道、氣勢恢宏,就像他的大炮主義的《虎炮拳》一樣。

《讓子彈飛》的張麻子幾個人在黃四郎大門口打出了一個排的槍聲,而他丁二少一個人,就走出了那近百戰馬衝鋒廝殺的聲勢。

不可否認,金戈鐵馬這一計融合了三計殺招的殺招,無論是在長距離奔襲還是短距離衝襲上,都是出類拔萃的存在。

當然,缺點也很明顯,從他和靈獨秀交手就能看出來,缺少了靈活性;那橫衝直撞的,太過於直來直去。

但是,重騎兵衝鋒陷陣之時,會拐彎嗎?

如果拐彎了,還有那種恢宏的氣勢嗎?

在丁二少的眼中,只要夠厚夠硬,橫衝直撞的金戈鐵馬簡直就是大殺器,千軍萬馬之中取地方將領之首級如探囊取物。

不過他沒有注意到,自己所摸索探尋的武修之道,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受到了三葬法師的影響,一直都在傾向於人道那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