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3D列印材料的關鍵(第1/3頁)
章節報錯
模擬空間內,韓元站在反應堆廠房的頂層,靠著欄杆看著下面跑來跑去的x1型工業機器人。
核聚變反應堆園區其他的建築早在一個多月前就已經完成了,但反應堆廠房到現在依舊才完成了三分之二左右的工程。
預估剩下的工程,最少還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完成。
而主體工程完成後,才能依據整個廠房的實際測繪圖來製造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的零部件。
相比較其他建築都已經開始往裡面搬運各種裝置的進度,反應堆廠房的建築進度簡直太拉胯了。
不過韓元也沒辦法,截止到目前為止,他能使用的x1型工業機器人的數量依舊只有三百臺,在耗光掉那些兌換出來的材料後,後面根本就沒有新增。
而這三百臺工業機器人,他也不可能都安排過來修築反應堆廠房。
基地中各個地區的維護,各種裝置的保養,還有3d列印工廠的建設、紅外光太空望遠鏡的建造等各方面都需要工業機器人來處理。
所以實際上應用到整個核聚變工業園區的機器人其實只有一百五十臺左右。
而且一開始的時候,這一百五十臺工業機器人也不是全都在修反應堆廠房的,直到一個月前其他園區修建完成後,才集中起來。
否則進度比現在看到的還要更慢。
不過好訊息是,前幾天中央計算機裡面的人工智慧核心發來訊息,表示3d列印工廠已經整體完成施工了,現在正在安裝3d列印裝置。
等到全部安裝完成後,就可以源源不斷的生產出來x1型工業機器人了。
到了這個時候,他手裡可用的工業機器人,就不會再短缺了。
......
在反應堆廠房頂樓呆了一會,又應直播間裡面的觀眾在各個樓層轉了一圈後,韓元騎上了他的小電驢,來到了新鮮出爐的大型3d列印工廠。
和反應堆廠房相比,大型3d列印工廠就要低矮很多了,不過佔地面積並不會小多少,佔地面積雖然沒有達到十萬平米,但也有近七萬平米。
而且相比較正正方方的核聚變反應園區,3d列印工廠的佈局是長方形的,因此從正面來看,佔地面積反而顯得更加龐大。
之所以將3d列印工廠設計成這樣,韓元是考慮了工作效率的。
長條形的工廠,可以在工廠兩邊開上數十道甚至是上百道門。
然後規劃上每一個區域的用途,比如一號區域是用來專門生產的x1型工業機器人的零配件的,二號區域是用來列印物理是裝置的,三號區域用來生產工業裝置等等。
每一個區域都可以對應上一道廠門,這樣一來,需要生產什麼裝置的零部件,直接安排對應的區域進行生產就行了。
也更方便各種原材料和成品運送。
.......
走進3d列印工廠,映入眼簾的,是明亮且又寬敞的內部空間,無數的白熾燈即便是在白天,也都是亮著的,如同無影燈一樣,照亮了廠房內的每一個角落。
隨後,是來來往往不停往廠房內搬運大型列印裝置的x1型工業機器人。
入目所見,已經安裝好了的列印裝置種類一致,外觀也一致,一模一樣,看起來很像是的一臺臺的光刻機。
不過和光刻機不同的是,這些列印裝置並非安裝在合金框架內,而是被高強度的透明鋼化玻璃包裹著的。
裡面的各個零部件,能看的一清二楚。
直播間裡面觀眾對這種設計很好奇也很感興趣,紛紛討論起來。
【這個3d列印工廠怎麼和我想象中的有點不同?我一開始以為是無數機械臂帶著輸材管道來印表機器人,就像電影中那樣。】
【這些是列印裝置吧?看著也不大啊,能將機器人完整的列印出來?】
【用玻璃來當列印裝置的外殼,主播你也是個鬼才,不過這的確能看的一清二楚。】
【我記得在我們國家好像有一棟整體都是使用3d列印技術製造出來的房子,包括牆磚,瓦片什麼的都是一次性列印的。】
【主播這個應該只能列印一些零配件吧。】
【我覺得應該是列印好零配件後再來組裝,整體列印不太現實,光是電池你就沒法搞定,更何況還有磁軸承那種東西。】
【我剛剛去百度了一下樓上說的那個,這個老闆來自北湖農村、只有初中文憑,做建材生意起家,一步步從控制系統、供料系統做起,最終做到可以列印高樓的印表機,屬實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