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天這個主播說一句託卡馬克路線走不通,明天這個十幾個國家共同聯合起來的可控核聚變研究機構明天就會解散了你信不?

這他喵的一個十幾個國家聯合起來搞的工程會因為一個局外人一句話而放棄,這話放在以前,誰來都是甩他兩大耳巴子,讓他別做夢。

但現在,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以上有可能。

好在這個主播還留了一線希望。

不過隨即,各國研究可控核聚變的專家又開始了思索。

儘管這名主播說的話很容易理解,但最後說的純氦三聚變的知識不得不讓他們重視。

大家都知道核聚變的燃料主要是比較輕的輕元素,比如氫的同位素氕氘氚。

就目前而言,可控核聚變在人類的理論基礎上有三代路。

第一代是氘氚可控核聚變,也就是目前這名主播展示和口中說的dt可控核聚變,也是目前人類研究的主要路線。

這條路線的優點是dt聚變反應是最容易實現的核反應,需要的能量最低,也就是需要的點火溫度最低,且反應過程中的溫度最低,容易控制。

除此之外,它使用的原材料,都相對而言較為容易獲得。

比如氘,氘作為氫的同位素自然存在,且通常很容易獲取。氫同位素之間大的質量差異使得將他們分離非常容易。

這一點不像高質量的鈾的同位素分離,鈾的同位素分離就可以說是折騰死個人了。

氘容易獲得,另外一個氚也相對容易。

氚也是自然存在的氫的同位素,只不過是由於其半衰期較短,只有12.32年,所以從自然界的獲取難度較高,但氚可以透過中子轟擊鋰板來製造。

所以獲取難度上相對而言也不算很困難。

不過相對而言,dt可控核聚變也是優缺點的。

首先是產生的中子太多,會導致反應堆材料被中子活化。

其次是反應過程產生的能量只有20%被帶電粒子攜帶,而剩餘的大部分能量被中子帶走。

這一點限制了直接能量轉化技術。

除此之外,還有整個反應會涉及到具有反射性的氚。

類似於氫原子,氚原子其實也不容易被控制,在聚變的過程這種,往往也會有一部分洩露出反應堆,而研究表明氚的洩露會造成可觀的環境核汙染。

當然,相對於它容易實現,能提供鉅額能源的優點來說,這些缺點就不算什麼了。

而第二代則是氘和氦3聚變可控核聚變,俗稱‘二代聚變’。

相對比第一條路線來說,如果選用二代氘和氦3進行聚變。

第一個優勢是燃料便宜,氘很容易分離得到,省去了數量稀少的氚後,不需要研究氚自持技術,以及節省了鋰!

而氦三雖然在地球上的儲量較少,但隔壁月球的存量人類幾億年都用不完。

所以也不必如何考慮獲取它。

第二個優點則是二代聚變產生的中子數量只有氘氚聚變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這是個很不錯的地方。

越少的中子輻射,那麼中子輻照的問題處理起來就越簡單。

如果中子輻照減少到dt聚變的五分之一,那麼以現有的技術,都能做到對其進行控制或者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