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出什麼區別,不過我感覺好像亮了一點的樣子?]

&nbsp五奈米級的機械拋光,恐怖如斯!]

[我前幾天查了一下,如果不使用這個主播的技術,我們能拋光的最高精度是十奈米級別,而且還是純手工的,機械拋光只能加工到三十奈米。]

[樓上的你說反了吧,手工拋光十奈米,機械加工三十奈米?]

[是真的,以前的鐘謙望遠鏡的鏡面就是十奈米級的,是拋光工程師一點一點手工拋光出來的。]

[在拋光領域,以前真的是機械比不上手工,手工拋光能達到你要求的任何精度,不過這個主播弄出來頂級的拋光機後,手工拋光就退休了。]

[手工拋光能做到十奈米,這真的是牛逼,得練多少年才能有這樣的精確度把控啊。]

[我們國家的‘火藥雕刻師’更牛,能手工將誤差控制將火藥的誤差控制在0.1毫米之內,比一根頭髮絲都要細。]

看著彈幕,韓元笑了笑。

在頂級的拋光、雕刻等領域,機械能做到的,手工基本也能做到,機械做不到的,手工有時候也能做到。

在這些領域,華國出過不少感人的事蹟和大師級的人物。

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終有一天手工雕刻、拋光這些工作的精度會跟不上機械這是必然的。

五奈米的鈹銥合金鏡面加工,這對於現實世界的拋光工程師來說,是一個無法逾越的天塹。

即便是給鍾謙望遠鏡鏡面加工的拋光工程師,也做不到這個級別。除非是像他一樣,注射過人體開發藥劑。

就目前來說,五奈米級的拋光,他還是可以做到的,不過他也不是沒有極限的。

雖然沒有具體的測試過,但韓元預估了一下自己,大抵極限差不多也就在五奈米左右了。

再低,他也無法保證鏡面的崎嶇度始終保持一致。

完成對鈹銥合金鏡面的初步檢查工作後,韓元帶上手套,小心翼翼的卡主合金鏡面的切邊,將其從機械臂上去了下來,送入超低溫儀中。

用於紅外線反射感應的鈹銥合金鏡面,最終是需要送入超低溫太空,並且需要它長期保持零下兩百度以下的低溫狀態。

所以對其進行超低溫冷凍測試是並不可少的。

韓元需要這塊鈹銥鏡面在零下兩百三十度以下的超低溫環境中保持自我形狀,不發生任何形變,或者說線脹系統保持在0.0000004以下。

只有這樣,才不會影響到這片鈹銥合金鏡面對紅外光的反射和感應效能。

超低溫儀啟動,裡面的溫度迅速降低,透過感測儀,韓元觀察著裡面的情況。

不斷下滑的溫度曲線表示超低溫儀裡面的溫度在穩定降低,很快,溫度便已經突破了零下一百度。

確認溫度下降異常後,韓元扭頭看向鈹銥合金鏡面的檢查資料。

透過顯示在螢幕上的圖表資料,可以含糊的知道處在超低溫儀內部的合金鏡面的狀態,以及對應的紅外反射資料

瀏覽了一下圖表資料,確認在零下一百度時鈹銥合金鏡面沒有出現任何皺縮後,他結束繼續降低溫度。

零下一百度雖然已經足夠炎熱了,但並不是終極目標。

這塊鈹銥合金最終需要面臨零下兩百三十度的超低溫的考驗,甚至如果在這個溫度下,它還保持異常的話,後續還會面臨更低的溫度來檢測它的效能。

當然,後續更低溫度的檢測,需要他完成整體的實驗,確認鈹銥合金能當做空間望遠鏡的鏡面後再來做。

現在先完成零下兩百三十度的檢測,確認這個溫度下鈹銥合金沒有問題就行。

時間流逝,超低溫儀中的溫度也在一點一點的降低,溫度越是低,對於裝置的整體要求就越高,且降低溫度的速度也越慢。

如果說從零度降低到一百度需要五分鐘的時間,那麼從零下一百度降低到零下兩百度需要最少三十分鐘以上的時間。

再降低,花費的時間就更久了,

而要製造一個零下兩百多度的超低溫環境可不困難。

不僅需要建立一個保溫能力超強的絕熱空間,還需要使用種名的製冷方法。

雖然製冷原理家用冰箱差不多,但冷卻劑可不是氟利昂,134a什麼的。

而是液態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