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驚人的發現,讓韓元瞬間興奮起來。

兩段中微子的波峰將超·引力子的峰段夾雜在中間,而且不是偶爾出現,上百幅坍縮能譜圖都有這類特徵。

這意味著中微子和超·引力子之間存在必然的聯絡。

找到這個聯絡,應該就能找到超·引力子的秘密了,順藤摸瓜,就有可能找到讓超·引力子穩定出現的方法。

完善了理論和方法,那麼離將超·引力子實際應用起來就不是很遠了,至少能看到盡頭。

將峰段圖拉出,韓元仔細的分析著隱藏在裡面的資訊,利用數學工具將這些原始資料剖析成一行行的數字和數學物理符號。

他在竭盡全力將這些東西轉變成超·引力子的峰段公式,試圖利用數學和物理來抓到這顆神秘的粒子。

這是令人掉頭髮的工作,韓元也不知道要多久。

眨眼間,近兩個月的時間過去了,一直龜縮在粒子對撞實驗中的韓元終於再一次見到了天上的太陽。

兩個月的時間,他總算是完成了針對一百多幅坍縮能譜圖的全面資料化。

雖說耗費了巨大的精力,但他也從這些資料中找到了中微子和超·引力子的一些關聯。

第一個就是伴生。

從上百幅坍縮能譜圖的資料來看,中微子與超·引力子有著伴生關係。

無論是α型中微子還時β型中微子,都是超·引力子誕生時的伴生粒子。

它們似乎都是從某一個粒子分裂而成的東西,就像是冷戰時期老大哥解體後,大質量的一部分演變成了老毛子,而小質量的部分演變成了烏同學一樣。

除此之外,韓元還察覺到了中微子在伴生超·引力子出現後,會被超·引力子剝奪掉一部分的質量。

雖然被剝奪的質量極小,但只要數學支援,這份質量就能被計算出來。

剩下的,就是對這些計算出來的資料進行驗證了。

深埋在地下的大型強粒子對撞機再一次啟動,大型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為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能量。

一次又一次的對撞實驗,在不斷的驗證著韓元推到出來的各項資料。

忙碌了接近一整個月的時間,不斷執行的強粒子對撞機終於完成了所有的資料驗證,也為韓元帶來了足夠的喜訊。

第一次,韓元揭開了有關超·引力子的一部分面紗,也揭開了整個茫茫宇宙的一部分。

他找到了誕生超·引力子的方法,也找到了更為重要的東西。

直播間裡面的觀眾對於實驗和實驗資料很感興趣,但遺憾的是,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九九以上的人是都看不懂那些神秘的數學物理符號的。

忙碌了近五個月後,韓元終於有時間停下來好好喝一杯茶了。

看著虛擬螢幕上一片的詢問,韓元捧著瓷杯喝了一口,道:“既然你們想聽,那我就大致的解釋一下吧。” …

“大夥都知道我最近在研究什麼,有關這方面的東西我就不贅述了。”

“在過去,我曾經發現了一顆能勾動引力,讓宇宙飛船實現超光速飛行的基本粒子。”

“當時我將這顆粒子命名為超·引力子,為此,我還專門建立了一座大型強粒子對撞機來研究它。”

“但很遺憾的是,在當時,我並沒有能順利的完成超·引力子拉動超光速飛行技術的基礎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