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要是能標配出每顆行星上的資源和未知,簡直是逆天了都不敢想象是怎麼做到的。

想著,韓元迅速開啟了腦海中的銀河系礦藏資源分佈圖資訊。

這是一份光目錄如果列印出來就能高達幾個T的資料資訊,隨便點一個,是一個距離太陽系一百四十五光年,命名編號為YH191307的星系。

這個星系是個雙星系統,一共有兩顆恆星,十二顆行星,七顆矮行星,二十一顆小行星,六十三顆衛星。

記載在這個目錄裡面的資料就這些了,並沒有更小的隕石、彗星之類的記載。

韓元隨意點開了一個星球,上面並沒有這顆星球每一處資料的礦藏資訊資料的記載,有的,只是這顆行星包含了什麼礦藏的大致行星。

比如這顆編號為YH191307011的行星,記載資訊是這樣寫的。

此星球有一顆鐵鎳質核心,一層以氮、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層,表層礦物中具有開採價值的非金屬為矽、硫......等材料,金屬材料以鐵、鋁、銅、鈦....為主,存在形式除部分常見單質金屬外,均以化合物的方式存在.......

備註:此星球具有價值相對較高的波金屬、鍠金屬兩種稀有金屬材料。

......

看了一眼記載資訊,韓元頓時就明白了銀河系礦藏資源分佈圖資訊的礦藏記載資訊方式。

和他之前獲得的太陽系的礦藏資源分佈圖資訊相比,這份資訊並沒有將礦物的具體資訊都標記出來。

而是以一種大致的形式將具有可開採礦藏的種類描寫出來,並沒有詳細位置和這個礦藏的具體資訊。

這種標記記錄礦藏資訊的方式反而讓韓元鬆了口氣,如果真要是像之前獲得的太陽系的礦藏資源分佈圖資訊一樣,那就太逆天了。

想了想,韓元覺得這樣記錄資訊反而是最合理的。

原因很簡單,在於科技的發展。

在太陽系這種母星系內發展時,一個文明,就以他自己或者人類文明來舉例,對於星球上的礦藏的探測手段,其實就那麼幾種。

比如地質變遷、植被、打孔鑽探等等,這些手段總體來說相當繁瑣,且無法準確的確定地下是否有礦藏。

而且一旦底下的礦藏埋藏的稍微深一點,這些傳統的探測手段可以說絕大部分就失效了。

但相對應的,還只能在母星系或者母星活動的文明對於各種礦藏的需求的也並不是很大。

這種基礎的探測方式差不多就能滿足發展的需求。

隨著科技發展,終有一天人類文明能研發出一種高效發現星球礦藏的手段,就比如他手上的金屬礦藏掃描器。

但對應的麻煩也隨著跟換,那就是茫茫宇宙中,星球與星球之間的距離實在太過遙遠,如果探測隊前往的那個星系沒有需要的礦藏時,那可以說幾乎就是白跑一趟了。

所以標記了這個星球上記載的大致礦藏種類對於一個已經走出來母星系的文明來說就足夠了。

那種標記出某個礦藏具體在哪裡,有多少礦藏的資訊反而太過詳細了,要生成一道那樣的資料相當麻煩。

什麼樣的科技程度對應什麼樣的資訊資料,這其實是很合理的。

除此之外,讓韓元注意的一個細節是,對於這個星球上礦藏的記載,不僅僅是地殼中的各種礦藏,它還記錄了這顆星球的核心以及大氣。

這一開始讓他覺得有些奇怪,但隨即就明白了過來,可能在某個高階文明的眼中,直接炸開星球表層,獲取都這顆星球的核心,從核心上獲取他們需要的材料才是最高效的。

畢竟一顆星球的核心,絕大部分的組成物質都是相當純淨的。

比如地球,核心的組成主要物質就是鐵鎳矽這三種,佔比相當高,而且密度相當大,從這樣的核心上獲取鐵金屬,能一次性獲取到極為龐大的數量。

只不過這種方式,屬於殺雞取卵。

畢竟要將一顆星球的核心取出來,正常情況下得炸掉這顆星球或者剝離掉地殼地幔等結構。

電影中那種打個孔就能鑽到地核的情節,是不現實的。

所以取了地核,這顆星球也就廢了。

......。

為您提供大神三寸寒秋的《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第五百五十五章:特殊的能量轉換器官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