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新生的脈衝星,一天所發射的輻射高達太陽的數百萬倍,甚至是數千萬倍。

或許有大氣的保護,再加上距離相對夠遠,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在短時間內可能看不出什麼變化,但時間一長,影響絕對是巨大的。

臭氧會因為常年的輻射而遭到劇烈的破壞,而各種基因突變,生物變異之類的事情在輻射下也會大大增加。

不過從目前小七傳遞過來的照片和相關資料來看,參宿四的磁極在超新星爆發中並未大幅度的改變角度。

保險起見,韓元讓小七重新根據目前的資料計算了一下參宿四的磁極圓錐輻射區的角度速度。

在確認了磁極圓錐輻射區依舊與太陽系有27.8%的角度偏差後,他才長舒了一口氣。

地球上的生命真是幸運,又一次避開了來自宇宙的災難。

......

在確定參宿四的磁極圓錐輻射區和太陽系有角度偏差後,韓元才放鬆下來,重新欣賞起風景。

剛剛還在擔憂的參宿四這會已經變成他心頭的寶貝了。

和其他的中子星、恆星之類的星體相比,脈衝中子星因為會高速旋轉且能夠向外界發出訊號的願意,在宇宙中是相當明顯且容易觀察到的。

就好比海岸線上的燈塔能指引大海中的船隻航行一樣,脈衝中子星同樣是宇宙中的燈塔。

有這樣的一個燈塔定位,在茫茫宇宙中航行的時候,就不用擔心迷路了。

別小看在宇宙中航行時的迷路,這是斷送絕大部分探索者生命的死亡威脅。

宇宙實在太大了,如果找不到合適的星球進行補給,在宇宙飛船上的資源耗盡後,等待船員的就只有死路一條。

碰巧在附近發現可利用的資源星的機率,在迷路的情況下不到億萬分之一。

星圖猶如十六世紀的航海圖一樣重要,如果沒有它,船隻將會迷失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中。

......

三十六個小時的航行時間在韓元原本的預計中是漫長的一段時間,但參宿四的演變卻讓他陷入了對其的重新研究。

一眨眼的時間,一顆略顯灰白的星球出現在了駕駛室的虛擬螢幕上。

安裝在零號宇宙飛船外的拍攝裝置完美的步驟到了月球的身影,雖然還不大,但已然清晰可見。

與此同時,宇宙飛船也正式進入了減速入軌,降落在月球表面的階段。

這一階段對於現實中的各國來說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但對於韓元來說卻很簡單。

他坐在宇宙飛船上甚至並未感覺到有什麼太過明顯的變化,飛船就已經成功入軌了。

剩下的,就是繼續減速並降落在月球表面了。

這會花費一點時間,因為是第一次降落,理論和實際情況還是有些區別的,飛船的智慧核心得重新整理資料並調整飛船。

大概花費了半個小時左右,一艘龐然大物降落在了月球表面。

.....

當飛船降落在月球表面上後,韓元老老實實的在飛船內穿好宇航服,然後先在飛船內部的真空室中確認了一遍宇航服沒有問題後,才走出飛船。

與此同時,他身後還跟著兩個經過改造使用組合履帶的X1型工業機器人,以及一臺中型探測車,探測車上面是一個小型的安全艙。

已經半展開了的那種,只要他進入安全艙,安全艙就會瞬間封閉,裡面的各項小型裝置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製造出一個類似於地球大氣結構的環境。

雖然沒有重力,但足夠支撐他在裡面活動三十分鐘左右。

這段時間,足夠他脫下身上的宇航服並更換上新的了。

這是韓元為自己想出來的緊急應對辦法。

畢竟是一個人上太空登陸月球,不多做點準備,可能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太陽系中,能支援人類脫下宇航服並且活過三秒鐘的,大抵就只有火星一個了。

水星上是完全的冰火兩重天,溫度可以從150℃到425℃,要麼燒烤要麼凍成冰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