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船塢出來,韓元回到了基地中心的材料實驗室。

這艘宇宙飛船的修建速度其實已經很快了,一年半左右的時間,能完成一艘直徑接近六百米的巨型飛船,這速度,差不多和一年的時間修建完一艘大型航空母艦是一樣的概念。

而一艘大型航空母艦的修建,往往需要耗費數年。

比如華國的第一艘全國產自建航母山東號,排除設計過程,是2013年11月開工建造,2017年4月26日正式下水的,耗時三年半。

三年半的時間修建一艘航母出來,速度其實已經很快了,西半球擁有航母最多的米國修建一艘航母差不多也要四五年。

當然,凡事也有列外,有一個國家造航母的速度正在不斷的創造最長和最慢的記錄。

那就是阿三自行研製建造的“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

這艘航母軍事迷應該不陌生,因為它曾經鬧出過不少的國際笑話。

比如阿三的軍方曾讓它以半成品的狀態兩次舉辦忽悠人的下水儀式。

於是就有了“無頭”航母(沒有安裝艦島下水的這種歷史性奇觀。

從船塢回來,休息了一下午後,韓元將精力投入到了從撒哈拉之眼基地遺址中帶回來的維生艙的研究中。

相對比目前受到挫折,無法繼續研究的超·引力子,以及連理論都摸不到邊的能源石,研究維生艙是目前比較靠譜的事情。

至於釋能材料,那已經摺騰完了,目前正在由小零進行逆向還原。

在有了詳細的結構資料、份子晶構、化合結構,分子形式等資料後,逆向還原出來是肯定可以做到的,只不過時間方面韓元就無法保證了。

畢竟在逆向的過程中,即便是他的腦海中的知識資訊進行輔助,也需要大量的進行實驗,可以說是萬里挑一也不過分。

所以接下來的時間韓元沒準備再耗在釋能材料的逆向上。

雖然這種材料的用途和價值相當大,但維生艙的價值也不低。

考慮到超光速飛行技術尚未實現,而下一個任務大機率又是進入宇宙深空中,所以維生艙是韓元給自己準備的一條退路。

哪怕他造出來的宇宙飛船速度能達到三分之一光速左右,但在面對浩瀚無邊的宇宙時,這點速度壓根就不算什麼。

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比鄰星系也有4.2光年。

即便是全程按照三分之一光速的速度航行,也需要足足十三年的時間,跟別提還有初始加速、達到目標地後緩速等各種活動了。

在宇宙中孤獨的航行十四五年甚至更久,這是韓元不願意的。

這和在模擬地球上一個人孤獨的生活還是有區別的。

在地球上,即便是他也是一個人,但有著一個龐大的地基和遼闊的空間可以給他活動。

他可以在基地中做實驗,在其他地方旅行遊玩放鬆心情。

但在飛船上,那就真的是度日如年了。

別看他將宇宙飛船修了那麼大,可實際上能供應他活動的區域並不多。

所以韓元在考慮,如果超光速飛行技術在他離開宇宙前都沒有實現的話,可能會選擇維生艙來進行休眠度過這段時間。

當然,這僅僅是一種應對的手段,具體用不用還不確定。不過可以實現準備一下。

除了維生艙外,還有一種東西也是他需要研究的。

泰山基地前任宿主留給他的那支‘細胞端粒修改劑’。

這東西可以修復改進生物的細胞端粒以及促進神經幹細胞的分化,延長生物的壽命。

從泰山基地中得到這支藥劑已經好幾年了,得虧保質期很長,否則還真就浪費了。

之前他將這支藥劑的一部分給了華國,供華國輔助他研究,提供一些幫助,但華國的研究進度並不是很大。

到現在,他只能自己動手去研究這東西。

雖然已經注射過系統提供的基因強化藥劑和人體開發藥劑,而且在完成這次外太空探索任務後,他還能獲得一隻人體強化藥劑,但誰會嫌棄自己壽命更長,身體更強壯呢?

更關鍵的是,這東西可以給他父母用。

他父母的年紀不小了,雖然身體依舊健康,但時間的力量實在太可怕。

上次韓元回去的時候,從自家父母頭上看到了一絲白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