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區間的對撞實驗,其實大部分都被各國做過。

不過從各國的資料來看,並沒有發現超·引力子的痕跡。

當然,這並不排出各國隱藏了一些有明顯異常的資料自己分析。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比較關鍵的點是,無論是各國自己的對撞機,還是之前聯合建造的對撞機,其使用的觀測裝置,都不怎麼先進。

即便是他在之前將的中超環面儀器、緊湊渺子線圈、夸克粒子偵測器、截面彈性散射偵測等各種探測儀都直播了出來,但替換掉原先的觀測儀,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做到的。

所以他需要重新針對10gev能級到20tev能級的區間再做一次實驗。

.......

10gev能級的對撞實驗,在小零的操控下,很快就開始了。

從可控核聚變反應堆中輸出的能量,在經過超導磁極後,迅速富裕了粒子束龐大的能量,將其升能到一百億電子伏特級別。

而後,攜帶著一百億電子伏特能量的粒子束在超低溫高真空的管道中奔湧著向前,直到與另外一邊同樣攜帶著能量的粒子相撞。

沒有火花,沒有聲音,有的只是被各種探測儀觀察到的現象,以及被轉化成的各種資料。

看著顯示屏上的能譜影象,韓元那漆黑的瞳孔中再次流露出了失望。

10gev能級的對撞實驗,並沒有找到他需要的峰譜。

有的,只是早已經被各國重複研究過無數次的東西。

不過想想也是,gev這個能級,是人類進行的最多實驗的區域。

裡面的各種資料,除開那些因為探測儀級別不夠而沒有觀測到的,其他的幾乎都被研究透徹了。

他想過在這個能級找到超·引力子,機率其實並不高。

縱然他手裡的探測儀比各國的先進,但要從已經被各國研究透徹的東西中找到其他漏掉現象,機率真的不高。

不過韓元也沒放棄,繼續實驗就行了。

低能級區域的實驗,對於粒子對撞機的損耗比高能級的要低很多,維護調整起來也更快。

所以,第二次,第三次的實驗很快就重新開始了。

依舊是10gev能級,依舊沒有找到有用的東西。

三次10gev能級的對撞實驗完成後,小零開始安排下一個能級的對撞實驗。

這是韓元設定的對撞實驗規則,在每一個能級的對撞實驗,在收集資料的時候,最少都要進行三次。

如果三次對撞實驗收集到的資料沒有新發現,再進行下一個峰度的對撞實驗。

如果有不同的地方或者新奇的現象,則接著重複該能級的對撞實驗,用於收集足夠的實驗資料進行分析。

對於對撞實驗和資料收集來說,單次的實驗收集到的資料是不穩定的,有些東西很有可能回漏掉,或者沒有發生。

不過每一個能級進行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實驗,基本就能確定這個能級能收集到的絕大部分資料了,再漏掉的機率,是相當小的。

.......

10gev能級,50gev能級,100gev能級......

對撞實驗一直都在進行,經歷整整一週的時間,對撞能級已經從開始的10gev能級提升到700gev了。

距離1tev能級的對撞實驗,已經只差300gev了,但從收集到的資料中,韓元依舊沒有找到自己要的東西。

盯著最新出來的800gev能級的對撞實驗資料看了兩樣,韓元嘆了口氣,關掉了顯示屏。

看來得繼續升級粒子對撞機了,他之前依據希格斯場震盪湮滅的能量做出來的推測,可能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