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ev能級的對撞實驗,給韓元帶來了無數的資料資訊。

那以接近光速而奔湧在粒子加速管道中的氫粒子,每一次碰撞都猶如鳳毛麟角。

但它每一次的碰撞,都猶如燎原的星星之火一般,帶來了希望。

部署在加速軌道上的中超環面儀器、緊湊渺子線圈、夸克粒子偵測器、截面彈性散射偵測等各種探測儀捕捉到了氫粒子碰撞時產生的各種資料。

這些資料在經過中央計算機的整理後,演變成一副副的能譜影象,進而展現在他眼前。

看著顯示屏上的資料和能譜圖,韓元臉上露出了個燦爛的笑容。

大型強粒子對撞機的成功執行,代表著物理界也將跨向新的未來。

儘管模擬空間裡面的零號粒子對撞機的能級僅僅是比lhc多了一個零。

但這意味著以前從沒有發現的各種粒子與資料,將揭開它們神秘的面紗。

物理界的大廈,將修的更高,更大,甚至是再立一棟,沖天而起。

......

第一次通電試執行實驗以30tev能級的對撞實驗完美結束,在將各種資料收集完整後,x1型工業機器人在小零的安排下開始檢查和維護地底的大型強粒子對撞機。

而韓元再度回到工作間,開始潛心分析各種收集到資料。

30tev能級的對撞實驗,這已經超過了現實中人類進行過的最高能級的對撞實驗了。

在這種能級的推動下,氫粒子與氫粒子之間的碰撞會產生怎麼樣的基本粒子,誰也不知道。

這是一項開拓性的工作,裡面蘊含的資料有可能蘊藏著無限的希望,也有可能什麼都沒有。

工作室內,一副副的的能譜影象和對應的資料表格在韓元眼中不斷劃過。

儘管他在數學上的學識比不上物理,在一些尖端領域上比不上那些站在金字塔的數學家。

但看懂粒子對撞機的碰撞資料,對他而言並不難。

特別是這些資料還經過了小零和中央計算機的處理,從原始資料轉變成了圖形和表格。

30tev能級的粒子對撞實驗,這大概是人類歷史上最昂貴的煙火。

但它產生的資料,由如一塊塊的青磚一般,鋪平了人類在物理上前行的道路。

一副副的的能譜影象不斷在韓元眼前劃過,那些有著明顯波動和異常的資料被劃分到另外一個資料夾中,交由中央計算機再處理一遍。

耗費了整整五天的時間,韓元才將第一次通電試執行實驗產生的各項資料大致的過一遍。

這還是在有小零這個人工智慧和運算力超強的中央計算機的輔助下。

當然,這次的收穫也不小。

高能粒子碰撞實驗一直都是人類認識粒子世界,揭示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間的相互作用規律,以及結構關係的最重要的手段和途徑。

在這次30tev能級的粒子碰撞實驗中,韓元在收集到的探測資料中,找到了高能非彈性碰撞中產生的vlv衰變道的標準模型希格斯粒子中的β玻色子粒子。

希格斯粒子是物理學界中的一個名詞,在廣義上,凡是出現在希格斯機制中的粒子都可以被稱為希格斯離子。

但他通常用於指代標準模型中的希格斯粒子。

而希格斯粒子中的β玻色子粒子,是希格斯機制預言中的一種標準粒子,它解釋基本粒子的質量起源的機制。

但迄今為止還沒有得到證實。

如果有粒子對撞實驗能發現希格斯粒子β玻色子粒子,那就證實了希格斯機制,也就使標準模型成為一個相對完美的理論。

而希格斯粒子β玻色子粒子至今無法觀察到的原因是它在誕生的瞬間就會快速衰變泯滅,無法直接觀察到它們的存在。

儘管物理學家可以根據它們衰變後留下的產物來間接研究希格斯玻色子。

可是想要百分百確定我們發現的就是希格斯玻色子留下的痕跡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所以目前的物理科學家只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跡象,並不能百分百確認這種玻色子就是確實存在的。

而在模擬空間中,透過部署在加速軌道上的中超環面儀器、緊湊渺子線圈、夸克粒子偵測器、截面彈性散射偵測等各種探測儀,韓元找到了希格斯粒子β玻色子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