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宇宙航行的安全(第1/3頁)
章節報錯
一臺粒子對撞機的重點結構部位有很多,比如狹長的粒子加速管道,比如觀測裝置了。
前者是粒子加速的基礎,後者是資料的記錄。
畢竟對撞機就是為了觀測高能粒子在碰撞時會發生什麼而設計製造出來的,缺少了這兩個東西,要不就是你的裝置無法正常執行,要不就是你收集不到資料。
除此之外,冷卻系統之類的東西,雖然必要的,但沒有的話,也不是不能執行。
當然,缺少了冷卻系統,需要花費更多的能量去推動粒子,並且因為溫度的原因,收集到的資料會有很大的偏差。
花費了一些時間,將中超環面儀器和緊湊渺子線圈、夸克粒子偵測器、截面彈性散射偵測器.....這些對撞機裡面的探測器講解了一下後,韓元收起了投影畫面,轉而將對撞機的設計圖、製造圖、施工圖等相關資料資訊傳送給了小零。
小零會讀取這些資料資訊,並計算出每一項施工需要多少x1型工業機器人,需要多少時間,有多少專案可以同時開工等各種資料。
等待了一些時間後,小零的聲音在工作間內響起。
“主人,根據當前資料資料進行計算,按照基地當前已有的各種裝置”,完成零號強粒子對撞機的施工最短需要的三百三十二天。”
“如果按照最短施工期來進行計算,完成零號強粒子對撞機的施工需要129天。”
“共計需要動用x1型工業機器人1292臺,需要大型挖掘裝置、運載裝置、起控裝置等各項裝置432臺.......”
“當前基地中缺少大型挖掘裝置41臺,缺少運載裝置16臺,缺少.......”
“.......”
小零的聲音在工作室內響起,將大型粒子對撞機的各項施工週期,需要的相關材料和裝置全都羅列了出來。
直播間裡面的觀眾聽著小零的彙報,驚歎不已。
【厲害了,我的小零,各種資料都列出來了。】
【同時動用1300臺機器人進行施工,簡直牛逼炸了。】
【有一個人工智慧就是方便,你只要將設計圖一丟,準備好原材料,其他的什麼都不用你管。】
【什麼時候我們國家也能弄一個小零或者小七出來?這樣給長城貼瓷磚,給珠峰裝電梯,舀幹渤海修居民樓的世界級工程都能啟動了。】
【小零能控制這麼多的機器人?人工智慧這麼強大的嗎?】
【控制是肯定可以控制的,一千多臺機器人而已,你也太小看人工智慧了,但x1型工業機器人不同,每一臺裡面都有自己獨立的智慧核心,你只要分配好工作任務,它們自己就能獨立完成,甚至需要什麼材料,工具都能自己計算。】
【這麼厲害!】
【你以為呢?這個主播弄出來當做勞動力的機器人,會是什麼垃圾?】
【我家裡的工廠已經開始用這種機器人代替人工了,除了購買機器人的錢和電費,比人好用多了,可以二十四小時不停工作,生產力對比以前翻了十倍都不止。】
【翻十倍,這也太誇張了吧?】
【誇張?不不不,這一點都不誇張,人需要吃飯喝水休息,每天真正工作的時間頂天了三四個小時,但機器人可以二十四小時不停工作,而且都是全神貫注的那種,稍稍想想就知道了。】
.......
看著直播間裡面網友的彈幕,聽著小零的計算彙報,韓元不假思索的下達指令。
“採用修建時間最短的方案,有缺少的裝置用大型3d列印工廠列印出來,原料不夠可以和我說。”
沒有任何其他的想法,韓元直接選擇了修建時間最短的方案。
物理基礎任務可不是光修建一座大型強粒子對撞機就夠了的,還要求他進行10tev能級以上的粒子碰撞實驗。
而每一次的高能粒子碰撞實驗,需要的準備時間都在一個月左右,各種材料的準備,裝置的檢查等等都是相當繁瑣的工作。
更關鍵的是,韓元還寄希望於能借助這臺大型強粒子對撞機找出來可應用於超光速飛行技術上的強·引力子。
這需要的時間就更是一個未知數了,誰也不知道強·引力子到底是哪一能級的碰撞產物,一個個的去實驗無異於海底撈針。
但目前來說,除了一個一個能級的去實驗,去搜尋,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所以之前韓元才想藉助歐洲原子能實驗室lhc機構來幫他排除一些能級,加快一些尋找進度。
雖然目前他還用不少超光速飛行技術,但這項技術的價值,誰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