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手中紙製文稿上記載的資料,韓元很感興趣。

特別是記載磁場+能量場的混合型遮蔽場相關的資訊,他更是看了一遍又一遍。

儘管目前這種遮蔽場只能起到一個遮蔽電磁波訊號的能力,但這種遮蔽場生成後,其外觀很像科幻電影中的那種能量護盾。

這自然引起了韓元的注意,思考著這東西是否有對製造能量護盾的借鑑性。

雖然電磁波訊號遮蔽場和能量護盾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但這種裝置對於磁場和能量場的生成和控制,還是有獨到之處的。

不過可惜的是,短時間內,這些資料資訊並沒有給他帶來什麼靈感。

就他看過的那些科幻電影或者,比如獨立日、星際爭霸、光暈這些,在這些科幻作品中,護盾基本具有一些相同的特性。

比如拋開護盾發生裝置,護盾本身極其輕便、甚至無質量。

又或者護盾消耗能量,因此可透過充能反覆使用。

儘管防護強悍,但護盾擁有明顯的弱點,例如emp、瞬時過載、癱瘓發生器等等。

實話實說,這種護盾的概念非常吸引人,也同樣吸引他。

畢竟真要能製造出這種能量護盾的話,不說應用到宇宙戰艦上,光是個人的防護,價值都是巨大的。

其他的不說,能量護盾最大的優勢,就是允許使用者擺脫笨重的盔甲。

畢竟常見的能量護盾要麼是包裹主體的球狀力場,要麼是覆蓋主體表面的防禦薄膜。

它允許主體的外形千變萬化,同時不損失任何防禦效能。

相對比厚重的鎧甲或者盔甲、防禦甲板來說,能量護盾的便攜性可以說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只不過真要做到科幻、電影中的那種能量護盾,難度之大,非常人可以想象。

事實上,韓元也沒有想過設計製造出科幻電影中的那種能量實體化的護盾。

能量護盾實體化,這太難了。

對於現有的科技來說,如果要將能量實體化,意味著人類已經能夠做到將物質轉換成能量,將能量轉換成物質了。

這種東西,別說地球上的人類,就是他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是啥原理,是建立在什麼樣的理論基礎上的。

韓元推測,或許只有解決楊米爾斯方程,然後把四大基本力統一,在堪破宇宙四大基本力的情況下,才有可能解決能量物質化問題。

當然,這也僅僅是有可能。

能量轉換成物質,這可以說是涉及到宇宙起源的關鍵了。

實體化的能量護盾,韓元沒想過。

他想的是能否借據這種隱形遮蔽場製造出來一種‘偏轉場’。

這是有可能做到的。

比如‘磁能偏轉護盾’。這是一種由強大的磁場構成的防禦體系,強度足夠時可以偏轉一切金屬物體,主要用於防禦實體彈藥。

又或者‘等離子護盾’。這是以電磁力拘束等離子形成護盾,對能量,如電磁波,電磁武器,粒子武器等攻擊手段有強力防護作用。

這兩種護盾以他目前的科技來說,要實現雖然難度也很大,但至少不會像實體化的能量護盾般那麼高。

實體化的能量護盾,他都不知道背後的理論是什麼。

不過相對比科幻電影中那種可以防禦萬物的實體化能量護盾來說,無論是‘磁能偏轉護盾’還是‘等離子護盾’都有著不小的缺陷。

磁能偏轉護盾就不用多說,它就是一種強大的磁場構建而成的,僅對能被磁場影響的武器有效果。

向中子束、中微子束之類無法被強磁場束縛影響的東西根本就沒效果。

換種說法,磁能偏轉護盾或許可以防禦金屬子彈的攻擊,但可能擋不住別人朝你丟一塊石頭砸你腦袋。

至於‘等離子護盾’,這種技術應用到防護上,其實也挺難的。

這種技術最大的缺點就是如何控制它的防禦力和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