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屏上顯示的簡線圖,是溶侵液配套的裝置反饋回來的資訊資料。

它透過檢測溶侵液和地底的特殊輻射,來確認灌注入礦區裡面溶侵液的資訊,檢測溶侵液裡面的鈾離子濃度、位置、聚集點等資訊,進而為後續的溶侵液回收提供保障。

不然就韓元這種隨便打幾個洞,然後將溶侵液灌倒地底開採的方式,怎麼都不科學。原地浸出法可沒那麼簡單。

用這種方法開礦有不少的條件,比如礦體記憶體在溶液迴圈的條件、比如頂底板岩層中的滲漏現象少、比如礦區內沒有超級裂縫、底下河或空洞等等。

條件不符合的話,要麼開採不出來,要麼你的溶侵液灌進去後就不知道跑哪裡去了。沒有這種裝置,韓元就不會採用原地浸出法來提煉地底的鈾礦了。

原因很簡單,溶侵液灌下去後他找到侵蝕後的鈾液在哪裡。

礦層在地下五六米深的地方,而溶侵液要流過整個礦層,最後會在多深的地方,會在哪裡聚集他拿命找啊。

不過在有了溶侵液配套的檢測裝置後,就方便很多了。

只要不遇上地下河將灌到礦區內的溶侵液帶跑了,隨便怎麼澆,他最終都能找到完成反應後的鈾液,並將其抽上來。

中級工業裝置的強大之處在礦物的開採這一方面可謂是體現的淋漓盡致。

看了一眼顯示屏上的圖案,韓元知道,按照這種速度下去,大概還需要兩天左右的時間才能抽取第一批的鈾液。

這個過程中還得希望天氣良好不下雨,不過時間還得往後拖。

畢竟他依靠勒落三角飛行器來給整個抽礦過程提供電能,而飛行器的電能來源於太陽能發電板。

關掉顯示屏,從冰箱裡面摸出來點吃的當做早餐後,韓元坐在了書桌前。

這兩三天的時間飛行器不能挪動,他也幹不了別的,只能學習和記錄。

正好,藉助這個機會,韓元想驗證一下自己如今的數學物理水平。

畢竟在過去的大半年的時間內,他幾乎都在學習各種數學物理知識。

雖然沒有導師,但他手上齊全的數學書籍+學習勳章+人體開發藥劑也能彌補這個缺陷。韓元沒有忘記自己還有兩個數學物理基礎任務。

其中數學任務是在一年內解決一個世界級數學難題,物理任務是三年內建一座能進行10tev能級的粒子碰撞實驗的大型物理實驗室。

物理基礎任務他暫時沒有太關注,最近半年多的時間他都在學數學,畢竟物理基礎任務有三年的時間,而數學只有一年。

前面幾個月韓元在刷高等數學到數學分析到解析數論、多複變函式論等各種書籍。

後面在刷阿貝爾定理、阿基米德折弦定理、哥德巴赫尤拉定理等各種定理。

沒有導師,沒有同行,沒有理論驗證,這也導致這半年多來他壓根就不知道自己學到哪裡了,就一直在各種刷數學。

當然,他刷的各種數學教材和定理都是在一個大分類裡面的。

人類發展了幾百年的數學,衍生出來的數學科目太多,從基礎數學到計算數學再到應用數學,各種科目繁華無比。

繁多的數學分類與龐大的無比的各種數學教材、定理即便是有學習勳章的輔助,韓元也不可能在一年的時間內都學完。

所以在一開始的時候,他就思考過自己要學的數學分類,以及這個分類下對應的世界級數學難題。

本來韓元是打算再刷兩三個月的,等待核武完成後再來做這個數學基礎任務的。

不過現在閒著也是閒著,可以檢驗一下自己到底學的怎麼樣了。

世界級的數學難題除了最出名的七大千禧年難題外,還有標準猜想、abc數學猜想、哥德巴赫猜想、希爾伯特二十三問、四色猜想、朗蘭茲互反猜想這些。

當然,數學猜想這種東西也是有難度之分的。

七大千禧年難題最出名,但並不代表它們還是最難的,像標準猜想、abc數學猜想在數學界都預設比七大千禧年難題更難解決。

之所以沒有列入七大千禧年難題,是因為數學界幾乎公認它們並非這個世紀能解決的問題,可能要等到下個世紀的數學家才能處理掉。

而除了這些出名的數學難題外,世界級的數學難題還有一些,難度高低不定,但總體來說比上述的這些要簡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