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放到宇宙真空中,只要你噴出的離子速度夠強勁,速度在光速之下是可以無限制提升的。

這和目前人類使用的技術有著極大的差別,就像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和普通的化石燃料發動機一樣。

當然,如果以目前人類的發動機推進技術來做,三分之一光速是不可能達到的一件事情。

對於目前全世界各國掌握的推進方式以及發動機來說,這些推進技術都有著嚴重的自我限制。

靠普通的加速去接近真空光速需要的能量太大。

事實上,在人類的歷史上,並不是沒有人有過這種將飛船速度提升到光速概念內的瘋狂念頭。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年代,在當時日不落帝國快要落幕的時候,以日不落國為首,做了一個叫做‘代達羅斯’的計劃。

這個幾乎是日不落國星際學會提出來的研究計劃,這些瘋狂的科學家考慮使用無人太空船對另一個恆星系統進行快速的探測,進而重現日不落帝國的輝煌。

在這個計劃理論中,使用核聚變火箭並且只要50年, 在一個人的有生之年內,就可以抵達另一顆恆星。

而一顆距離地球6光年名為‘巴納德星’的星球則被選擇為其中一個主要的目標。

計劃的名稱來自於古希臘神話中修建米諾斯迷宮的工匠,‘代達羅斯’。

意喻著人類也同樣可以在廣闊的宇宙這個超大型迷宮中修建起來一座四通八達的供電。

這是一個相當瘋狂的計劃,在代達羅斯計劃的核聚變推進要達到真空光速的百分之二十是可行的。

只不過飛船速度提升的效率不高,而且它還需要飛行器乾重的18.105倍以上的核燃料來加速。

這個計劃在當時看來是很瘋狂,但是瘋狂中又有一些理性。

拋開飛船建造等困難,至少在理論上獲得了科學界的認可,它的執行原理、計劃航程等似乎可以用現有技術滿足,並不完全是憑空幻想。

可惜的是,在這個計劃中,最關鍵的技術就是至今任然尚未實現的可控核聚變技術。

不過代達羅斯計劃最大的成功就是為星際探索指明瞭方向。

相比於曲速引擎這種科幻設想,脈衝熱核火箭發動機則要現實得多,是目前人類最適合星際航行的發動機之一。

假如未來某一天人類在月球上建立了長久的生存基地,或許能夠變為現實。

至少如果使用這個計劃,人類去往4光年之外的比鄰星需要的時間能縮短到可承受範圍之類。

這項計劃在七十年代讓各國看到了星際移民的希望,但隨後遲遲未能突破的可控核聚變又將其打入深淵中。

一直到前兩年,從韓元身上看到可控核聚變的希望後,這一型別的計劃才從塵封中醒來。

.......

對於韓元來說,星級旅行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送一顆衛星去太陽系外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需要考慮的是值不值,需要等待的時間,以及如何進行通訊等問題。

他是能將衛星或者飛船加速到三分之一光速沒錯,但並不是一開始就有這個速度。

這是個緩慢且階段性提升的過程。

韓元在心中大致算了一下,從發射到突破奧特爾星雲,需要的時間大概在六年左右。

六年的時間就能離開太陽系,這要是放到現實世界,各國會毫不猶豫的上馬這一工程

但對於韓元來說,六年的時間還是有些太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