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3d列印技術,可以迅速且大批次的製造出來工業機器人,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對勞動力的空缺做出彌補。

但相對而言,目前現實各國使用的3d列印技術也是有不少缺點的。

首先是材料問題,這也是韓元需要解決的問題。

3d列印技術從提出到現在也發展了十幾年,優點眾多,但缺點也不少。

而最大的侷限和缺點主要體現在材料上, 能用於3d列印的材料非常有限。

對於目前的人類社會來說,3d列印材料主要是塑膠、樹脂、石膏、陶瓷、砂和金屬等。

其中金屬、細砂這類沒法穩固自身形態的材料幾乎很少被用來列印物件,因為即便是列印出來了,其成型的物品除了用作模型外,也沒有其他的用處。

儘管現在各國已經開發了許多應用於3d列印的同質和異質材料,但是對於材料需求量巨大的各國來說,目前能用來進行3d列印的材料任然非常有限。

而且利用目前可以進行列印的材料,3d列印技術能做的事情非常少。

所以開發新材料的需求仍然存在,特別是在金屬材料列印這一塊, 更是沒有幾個國家幾家公司能進行。

如果說金屬材料列印還勉強有幾個國家和幾家公司能做到的話,那麼接下來還有兩個致命的缺陷。

第一個是3d列印這種技術暫時還無法列印可以活動的物件。

即便是一臺小小的四驅車都不行。

其原因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列印材料不過關,另一部分則是包括列印精度、列印質量、計算機程式設計、模型設計等等在內的技術問題。

兩者結合,這就導致目前的各國流行的3d列印技術無法列印可活動的物品。

而第二個缺陷則是利用3d列印技術列印出來的物品無論是物理效能、還是化學效能、亦或者其精度等各項資料大多都不能滿足工程實際的使用要求。

目前列印出來的各種零件幾乎都不能作為功能性零件,只能做原型件使用。

比如要製造一輛汽車,可以透過3d列印技術將其模型精準的製造出來,但是這個列印出來的汽車是沒法開的。

甚至就連汽車上的某個零件壞掉了,都無法用3d列印技術列印出來的零件更換。

這是因為3d列印技術列印出來的零件在物理強度、剛度、耐疲勞性等各種效能上都不過關。

另外由於3d列印採用“分層製造,層層疊加”的增材製造工藝,層與層之間的結合再緊密,也無法和傳統模具整體澆鑄而成的零件相媲美。

而一個零件材料的微觀組織和結構決定了零件的使用效能。

所以目前的3d列印技術列印出來的東西除了用作模具以及個別的用途外,並不具備什麼廣泛實用性。

但上述的無論哪個問題,歸根到底, 其實還是列印的材料不過關導致的。

如果能將列印材料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基本都能得到解決。

這也是韓元將目光投向3d列印技術的原因。

大型的3d印表機或者說大型3d列印廠房是未來工業叢集製造的一條路。

這條路可以實現無人化管理,極大的節省了人力。

因為3d列印技術可以使用計算機直接進行各種零件或者模型的生產, 不用透過其他裝置來協助完成。

這一點和傳統的工廠不一樣。,

傳統的工廠在生產零件時,需要許多個裝置甚至是多個生產線協作才能組裝完成。

而3d列印技術則不需要拼裝,不僅速度更快,還節省了不少的人力物力成本,提升了生產效率。

當然,3d列印技術目前還是一種新型新興技術,優點和缺點很分明。

韓元要做的,就是盡力將其缺點補足。

.......

工作室間,韓元手拾鉛筆在白紙上編寫著3d列印技術需要使用的材料。

對於他來說,這種材料必須要有足夠的強度、韌性、抗性、耐腐蝕性等優秀效能。

因為這是用於製造工業機器人身上的。

複合碳纖維材料、鈷鉻合金、亞克力材料、鈦合金、樹脂......

一系列相對符合3d列印技術使用的材料都被韓元列舉在了紙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