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岩石變成纖維(第2/4頁)
章節報錯
再在第二次推算出來的資料上進行第三次推算,正確的機率會直接跌破百分之五十,甚至更低。
所以韓元也無法保證自己今晚推算出來的這些東西,在後面的實際操作中一定正確。
這不是真實實驗,是在大腦中依據各種材料的物理特性、化學特性等性質進行推衍出來的資料。
而在真實實驗中會發生什麼意外,誰也不知道。
他只不過是走了一條推算可行的路,並將一些意外情況和反應資料都算進去了而已。
這種資料推衍,韓元也只能儘量考慮到各種變數以及其他能考慮到影響因素。
其實正常情況來說,在研發一種新型材料的時候,除了第一步做建模要大致考慮詳細資料外,後面的每一步,都是要經過一步步的實驗,出來資料後,再來考慮下一步的。
一種全新的材料研發,沒那麼容易。
沒有前期實驗資料的支撐,很難對後期的實驗進行調整。
像韓元這種,全靠一個腦子一支筆來進行推薦的,在人類歷史上,還沒有過。
不過他幹這個是,也不是一次了。
準確的來說,推算這種‘岩石綿’的冶煉步驟,應該是他第二次幹。
在此之前,還有一個azo透明薄膜。
當然,az0透明薄膜沒法和這種‘岩石綿’相比。
首先,azo透明薄膜的研發,是有極其明確的需求的,它的用途就是顯示屏中央的透明電極上所用的。
其次,azo透明薄膜的要求也很明確,它要求在肉眼可見的可視光源中,具備高光穿透率的同時兼備高導電率。
用量化指標來描述,那就是在550奈米下,材料的可視光源穿透率為80%以上,面阻抗為1000Ω/sq以下,或者滿足1000s/m的導電率。
在這種明確需求和要求的前提下,做一種材料的研發,遠比‘岩石綿’這種模糊需求的容易。
別看‘岩石綿’有四條需求,但實際上這四條需求沒有一條是明確規定了引數資料的,全都是模糊化的條件。
這種情況下去做一種新材料的研發,難度是呈幾何指數上升的。
即便是這個需求是他提供編寫的,但實際上到底要將這些需求中的數值屬性推到哪一步,韓元自己心裡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
雖然他設定了一個導熱係數要求低於0.050w/m·k(瓦/米·度)
但實際上這個導熱係數的數值要求並不算高,普通的棉花如果摻雜了空氣,那麼在二十五度的常溫、一個標準大氣壓的條件下都能達到這個數值。
&n·k,而是會要求更低。
這個數值設定出來,其實只是一個是否線,它決定了這種材料能否繼續研發下去。
決定了這種材料在沒有經過隔溫特殊處理的情況下,是否有繼續研發下去的價值。
&n·k的導熱係數都達不到,那也沒什麼繼續實驗的必要了。
這其實和科學家尋找系外生命總以地球上的條件為標準一樣。
很多人覺得,這種以地球為參考的尋找方法太過片面,很有可能是錯誤的,不應該僅僅以地球為參考,而是要思考別的生命形式。
谷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