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直播間裡面的觀眾對後面韓元怎麼將‘六方最密堆積’晶格鎳粉怎麼穩定下來感興趣。

各國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更感興趣。

這不光光是可以應用於可控核聚變上的材料。

更是一種全新的同素異形體冶煉方式,還是適應於製造金屬材料的同素異形體的方法。

這就更值得關注了。

周所周知,同素異形體的形成,是因為一種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較多,成鍵方式多樣的宏觀反映。

但這並不包括大部分的金屬元素和稀有氣體元素。

因為金屬元素原子結構的穩定性,稀有氣體元素的氫素及鹵素成鍵方式的單一性,導致它們都難以形成同素異形體。

也就是說, 絕大部分的金屬元素和稀有氣體元素,都是沒有同素異形體的。

如果這種人工冶煉合成鎳的同素異形體‘γ鎳’的方式能應用到其他金屬材料上,意味著什麼,每一個科學家都知道。

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將是人類材料發展史的革命性一步。

......

直播間裡面很熱鬧,韓元看了眼彈幕,笑道:“‘六方最密堆積’晶格鎳其實就是γ鎳,只不過現在提煉出來的還無法長時間儲存。”

“接下來要做的, 就是對其進行處理, 讓其可以長時間在常溫常壓下儲存。。”

“這一步,是伽馬鎳的冶煉步驟中最關鍵的一步。”

“而且必須要在‘六方最密堆積’晶格鎳提煉出來的十二小時之內進行。”

“這一步驟越快越好,否則提煉出來的‘六方最密堆積’晶格鎳會逐漸轉換普通晶格鎳。”

想了想,韓元又補充了一句:

“當然,在短時間內,‘六方最密堆積’晶格鎳還是能維持自己的晶格係數穩定的。”

“這個穩定時間大概是十二個小時左右。”

“畢竟如果晶格係數穩定時間不夠的話,那麼不管怎麼提煉,最終冶煉出來的伽馬鎳中都會有雜質存在的。”

“而在超過十二個小時後,因為γ鎳晶格的內部張力不足,會導致鎳元素的外層電子開始流逝或轉移,最終會逐漸跌落成普通晶格鎳。”

說著,韓元將收集起來的‘六方最密堆積’晶格鎳統一放入了一個耐高溫坩堝中。

盛裝著鎳金屬的坩堝再次回爐,重新進行煅燒。

這是第一步,也是最讓人想不到的一步。

按照以往人類合成各種合金的經驗,在某一種合金合成後, 比如鐵合金中的“鋼”,需要按照它的不同用途來進行不同程度的重煅和淬火等過程。

但這個重煅和淬火,往往都是接近這種材料本身熔點的溫度。

比如鋼,最常見的重煅溫度在九百多度以及一千一百多度,已經接近了鋼的熔點了。

但‘六方最密堆積’晶格鎳的第一步重煅溫度就超出所有人的想象,包括他在內。

一開始韓元在看到伽馬鎳的冶煉步驟時,差點還以為系統給了他假資料。

哪有第一次重煅的溫度是四百多不到五百度的?

準確的來說,‘六方最密堆積’晶格鎳第一次回爐重煅的溫度是‘457.3℃482.5℃’之間。

這個回爐重煅的溫度,第一眼就訝異到了韓元。

他又不是沒有冶煉過合金,也看過不少合金的冶煉資料資訊,但如此低的合金冶煉溫度他還是第一次見。

‘六方最密堆積’晶格鎳的熔點雖然比普通晶格鎳的熔點要低兩百多度,但其熔點也有一千三百度,並不算太低。

當初第一次看到這個四百多度的回爐重煅溫度時,韓元甚至懷疑這個溫度對於‘六方最密堆積’晶格鎳沒有任何影響,是第二個條件和第三個條件在起作用。

‘六方最密堆積’晶格鎳的第一次回爐重煅有著三個條件。

第一個就是維持重煅的溫度在457.3℃482.5℃’之間。

第二個條件則是需要保持煅燒爐中的壓強在3.5個標準大氣壓。

哦,對了,這裡要提一下的是,‘六方最密堆積’晶格鎳粉末的回爐重煅並不是在真空下進行的,而是在惰性氣體的保護下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