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煉合成出三種非自然元素。”

這是資源收集任務中的另一個條件,需要他人工合成三種非自然元素。

好在這個任務要求可以用同位素或者同素異形體之類東西來完成。

否則韓元還真不知道這個任務該怎麼做。

人工合成非自然元素, 在絕大部分人眼中,這已經是人類的頂級的科技了。

一般而言,人造元素都是使用粒子加速器或者核反應堆透過一定的核反應而生成, 普通的手段根本就沒用。

人工合成非自然元素的關鍵是用某種元素的原子核作為“炮彈”來轟擊另一種元素的原子核。

當它的能量足以“擊穿”原子核的外殼並熔合成新核時, 質子數改變, 新元素也就產生了。

兩種元素質子數的改變嚴格地遵從加法原則, 就像1+1=2一樣。

但人工合成非自然元素可比做數學題難多了。

在十九世紀的時候,居里夫人的女兒第一次找到了讓原子做“加法”的辦法。

當時, 她在巴黎的鐳學研究院裡工作,透過研究發現,放射性元素‘釙’的原子核, 在進行裂變的時候,會以極高的速度射出它的碎片——‘氦原子核’。

而在氦原子核裡, 含有2個質子,居里夫人的女兒用‘氦碎片’作為炮彈, 去向金屬鋁板“開火”。

於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奇蹟之一出現了。

被轟擊的鋁竟然變成了磷!

鋁, 是一種金屬;磷,是一種非金屬。

鋁為什麼會變成磷?

用原子“加法”一算,事情就很簡單。

鋁是元素週期表中的13號元素,它的原子核中含有13個質子。

當‘氦原子核碎片’以極高的速度向它衝來時,它就吸收了氦原子核。

而氦核中含有2個質子。13+2=15於是,形成了一個含有15個質子的新原子核。

元首週期表中,第15號元素, 正是磷。

在數學上做加法很容易,但實現核反應生成新元素卻很難。

因為無論是哪一種方式,都要有昂貴的特殊實驗裝置(如迴旋加速器或者核反應堆)以及高超的實驗技術。

這些都是處在人類科技金字塔頂尖的東西。

即便是對於韓元來說,要想製造出地球上沒有的人工元素, 在沒有粒子加速器以及核反應堆的情況下也很難做到。

但任務要求也並非嚴格限定了人工合成的元素一定要是是人造元素。

冶煉合成出三種非自然元素,在非自然元素中,除了那些透過粒子加速器或者核反應堆製造出來的人造元素外,還有另外兩種東西。

同位素和同素異形體。

元素週期表上,一共有118種元素,所有的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有同位素,只不過其中有大約20種元素沒有穩定的同位素。

而資源收集任務中的冶煉合成出三種非自然元素雖然可以用同位素和同素異形體來作為目標,但要求是自然界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