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高效浮選礦石(第1/3頁)
章節報錯
揹著高嶺土返回飛行器,韓元一邊走一邊看著彈幕。
“這次找到的是一個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是離子吸附型稀土礦,裡面含有鍶、鐿、釔等重稀有金屬,正好是我缺少的。”
“在找到這個稀土礦後,這顆星球上除了一些帶有嚴重輻射,如鈾、鐳、鈽等稀有金屬元素外,其他旳稀有金屬基本已經完成收集了。”
“在回到泰山後,我會將之前收集的稀土礦做一個初步的精選,然後運回基地進行冶煉。”
“稀有金屬的重要性我就不多說了,無論是用於製造特種鋼、超硬質合金和耐高溫合金,還是在電氣工業、化學工業、陶瓷工業、原子能工業及火箭技術等方面都意義重大。”
“而那些帶有放射性的稀有金屬,則能發射裂變反應,進而釋放出大量能量,從而可應用於發電,核武器製造等領域。”
“當然,也正是應該這些金屬具有很強的反射性,我現在沒法對其進行開採,必須得準備好相應的防護服才能對其進行發掘。”
韓元稍稍解釋了一下接下來的工作安排和計劃,然後不斷的運送著稀土。
這一座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裡面雖然含有大量的稀有金屬元素,屬於天然精礦,但要從礦土裡面提煉出足夠的稀有金屬,需要的稀土數量也是按噸來進行計算的。
至於那些放射性稀有金屬,他準備回亞馬遜雨林後再來處理。
華國是個貧鈾國家,雖然國內共探明大小鈾礦有兩百多個,但實際上可開採的量相當少。
這也是華國核電發展較慢的一個原因,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鈾礦都需要進口,命脈掌握在其他人手裡,怎麼能發展的起來?
這次過來,韓元是想借助金屬礦藏探測儀在境內找一下各種金屬礦的,包括鈾礦在內,但最終結果卻不盡人意。
鈾礦的數量,的確稀少。
他在內蒙逛了小半圈,就找到了一大一小兩個鈾礦。
而且兩者都不是富礦,產量加起來才不到一萬噸,能從中間提煉出來的高濃度鈾可能就幾百千克而已,可見鈾資源的確稀缺。
如果能順帶找到幾個大型鈾礦是最好的,找不到也太大關係,畢竟他不是專門來尋找鈾礦的。
這一次他在內蒙礦區找到了一些國內更缺的東西。
鉻、銅、鎳這三種國內稀缺,每年都要大量進口的金屬他在白耘鄂博礦區附近找到了好幾個大型礦脈,並標記和點明瞭。
這幾個礦脈,都埋的比較深,但如果能開發的話,能極大程度緩解華國的需求。
當然,這幾個礦脈被探明發現後,也有可能作為儲備礦區封存起來,作為備用。
這些東西韓元並不關心,他將這幾條礦脈點名出來就足夠了,怎麼用,那是上面的事情。
其實就他看來,最好的方法還是學米國和小島國的,自己國家發現的資源先封存作為備用,然後大量購買他國的資源。
就像稀土,米國真的沒有稀土礦嗎?
它有!
雖然產量沒有華國高,但如果開發自己的,做到自給自足是沒什麼問題的。
但米國依然選擇了從華國進口稀土,將自己的稀土礦封存起來。
這種戰略級別不可再生的資源,開採一點就少一點,量再多也總有用完的一天。
而人類走向太空,有能力開採外星球或者隕星上面的礦脈還不知道需要多久的時間。
即便是能夠開採小行星或者捕捉隕石了,恐怕在上面開礦並將其運回地球所耗費的成本也遠超在地球本身開採的。
所以目前來看,至少百年,甚至兩百年內,地球都是人類唯一的搖籃。
雖然韓元的出現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人類走向太空的步伐,但人類文明從母星文明蛻變成太空文明需要的時間至少也在百年以上。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時間越是往後,對於各種稀有金屬的依賴就越嚴重,各種資源的爭奪就越頻繁。
.......
來回數次,韓元總算從這個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中收集到了足夠的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