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前往川都(第2/3頁)
章節報錯
那麼這一次,韓元展示出來的尋礦速度和方法, 就不是運氣能夠解釋的過去的。
雖然每次找到礦他都會說明為什麼這下面有礦,但這個一找一個準的百分百機率讓直播間裡面的觀眾紛紛猜測韓元手上是不是有什麼大範圍大規模的找礦裝置或者東西。
不然不可能一路過來隨便看一眼就能確定底下有沒有礦藏。
對於這個點相關的彈幕, 韓元看到後也只是笑了笑,沒有解釋也沒有否認。
他手上的確有一個系統給的金屬礦物探測儀, 但這東西他拿不出來,也拿不出來相關的技術, 所以乾脆避而不談。
不過對這一方面的技術,韓元心裡還是有一些推測的。
金屬礦藏掃描器的原理,之前的時候他也推測和分析過。
其大機率可能使用的是某種粒子或者波,透過將其傳送擴散出去,然後鑽入地底進行判斷地底泥土的各種材料成分的性質,再將收集到的資訊反饋回來後進行分析。
這可能就是金屬礦藏掃描器的工作方式。
因為每一種不同材料都是具有完全不同性質的,比如鐵礦石和鉻礦石雖然都屬於鐵系金屬, 但兩者原料的性質卻完全不同。
至於具體使用的什麼,或者到底是不是這種方式,韓元也不確定。
金屬礦藏掃描器這種東西哪怕是對於他來說也是妥妥的黑科技。
除此之外,說不定還有一種可能, 那就是根本沒有什麼所謂的金屬礦物探測儀,這個星球的所有礦脈都在系統哪裡有準確的標點。
只不過系統並不會提供給他,而是要他自己去尋找而已。
金屬礦藏探測儀只不是系統獲取到資料後,將篩選的資料再傳遞給他罷了。
當然,這些都只是韓元自己的猜測,至於具體是個啥情況,他也不知道。
.......
一路往北,韓元在內蒙逛了一圈後,選擇性的挑選了一些稀土礦,然後收集了一些礦石運送回泰山基地。
雖然白耘鄂博地區的稀土礦有不少都是屬於富礦,但地表淺層區域能採集到的礦石或者稀土遠沒有核心區域的好。
而要將稀有金屬將這些稀土礦石中提煉出來,需要的原材料量很大。
這個量,是按照噸來計算的。
比如稀有金屬鈮,常見的礦藏一般都是鈮鐵礦,而在韓元所找到的鈮鐵礦中, 其工業品位最高的一個也只有0.31%。
這意味著一百噸的鈮鐵礦,其中金屬鈮稀土的含量是0.31噸。
注意,這裡的0.31噸指的是金屬鈮稀土, 而不是金屬鈮, 金屬鈮還要從金屬鈮稀土中再進行提煉。
如果品相好的話,一噸的金屬鈮稀土可以提煉出十幾千克金屬鈮。
這就是稀土礦特別難的原因, 不僅僅是在地球上含量低,更是因為即便是富礦,一噸礦石中也才能提煉出寥寥無幾的稀有金屬。
對於這個,韓元也沒有辦法,他只能利用工具進行初步挑選和開採一些稀土礦,然後暫時運回泰山儲存起來,等待收集完成後,再進行進一步的礦石精選。
而精選後的礦石,再運回亞馬遜雨林基地中進行提煉中間的稀有金屬。
因為在華國他沒有配套的冶煉裝置將這些稀有金屬礦冶煉出來的,只能做一些精選處理。
主要是冶煉礦石的各種裝置和流水線要透過科技積分進行兌換的話實在太耗費積分了。
而簡單的精選就容易多了,無論是透過重力選礦亦或者浮選還是化學選礦都不需要很複雜的儀器。
韓元對於精選的要求並沒有那麼高,只要透過一次精選或者二次精選降低礦石的雜質就夠了。
另外他透過勒落三角飛行器將精選後的礦石運送回亞馬遜基地也不要多少時間,耗費的能源更是沒有。
綜合之下,韓元自然會選擇在華國這邊精選礦石,然後運送回亞馬遜雨林基地提煉了。
.......
前前後後忙碌了一週,韓元終於將能在內蒙白耘鄂博礦區能找到的稀土礦全部採集了一遍。
這些不同種類的稀土礦堆積在泰山腳下的一條小河邊堆成了一座座的小山。
不運回山頂或者山腳,是因為各種礦石的精選都離不開水源,這些礦石堆放在小河邊能更方便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