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遭遇磁暴(第3/4頁)
章節報錯
當然,地球上各地中間層的高度並不同,像他現在在赤道附近,中間層可能會延續到九十公里左右。
而在南北極的話,中間層的高度可能就只有七十公里了。
零號太空梭停留在八十公里的高空中,功能晶片記憶體儲的預設命令一條一條的啟動,開始對飛行器的整體情況進行檢查。
而檢查的各項資料也都傳遞了回來,顯示在螢幕上。
“當前航行高度:80.12千米”
“當前電能儲備:98.912%。”
“當前液態氙工質剩餘:99.999%。”
“當前太陽能發電板溫度:12℃。”
“當前飛船表面最高溫度:27℃。”
“當前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執行狀態:正常。”
“當前電磁型推進系統執行狀態:待機。”
“.......”
因為預設命令在停留檢查的時候,會不間隔的執行命令,所以反饋回來的資料一項又一項的不斷在顯示屏上刷過。
只有當檢查資料和預設資料一致、一切準備就緒的時候,太空梭裡面的功能晶片才會啟動下一項命令。
這個過程,花費了二十四分鐘,而之前如流水一般劃過的日誌陡然消失。
顯示屏上,一條新日誌檔案出現。
“預設命令72執行。”
“執行結果:成功,當前飛行狀態切換完成,電磁型推進系統已啟動,電能儲備:99.999%,電源穩定輸出,當前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輸出功率41.23%。”
“........”
一條關鍵性的命令被執行,韓元亦是鬆了口氣。
如果有人能在太空梭附近,就能看到龐大的太空梭如果一條弧線一樣,從緩慢到快速,像遠處的天際劃去。
飛航模式的切換,會讓原本平行於地面的太空梭逐漸變成垂直於地面,就像運載火箭一般。
這是為了在暖層對抗地球引力,將速度提升到第一宇宙速度而準備的。
因為到了八十公里以上的高空後,外界的大氣密度將無法再為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提供足夠的工質,即便是有高效的氣體收集裝置也不夠。
所以在電推進發動機無法使用情況下,只能透過電磁推進系統來提供充足的動力。
雖然電磁型推進系統也能提供充足的動力將太空梭垂直送上太空,但那不符合衛星入軌的要求,而且橫著垂直上天消耗掉的工質會增加很多。
暖層之上,大氣雖然稀薄,但還是有的,面積越大,遭受的空氣阻力也就越大。
再加上太空梭底部除了電推進發動外,還有投放的衛星的視窗,也沒地方安裝電磁形推進系統。
所以綜合考慮下,最終選擇了切換飛航模式進行攀升這最後的八十公里。
不過話又說回來,像他這種,為了送衛星上天,在太空梭上安裝六臺主發動機,還是兩種不同的型別的,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一般的太空梭,哪怕是使用化石燃料的,也只有三臺主發動機。
當然,其他的小型發動機不考慮在內。
那些脫離地球引力後,用於軌道保持、軌道變換、返回制動、姿態控制等功能的小型發動機在一架太空梭上會多達幾十個。
就比如米國的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有著三臺主發動機和四十九臺小型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