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這樣,韓元也沒有要將其推翻重做的想法。

遠端操控命令和預設命令能正常執行就沒有什麼問題。

反正他自己又不需親自要上去,無人升空的情況下,發動機弱一點也也問題不大。

三臺電磁推進發動機只要不同時壞掉兩臺,全功率運轉下依舊能將新型太空梭送上近地軌道。

電磁型推進系統的測試完成,韓元將自己的時間也解放了出來。

新型太空梭是在原先的勒落三角飛行器上改進而來的,外觀上有一些變化,但原先的零部件還有不少可以使用。

在關鍵的發動機技術解決後,剩下的還有一個關鍵技術就是表面的保護層了。

因為新型太空梭依舊是採用的太陽能電板和鋰硫電池進行功能。

那麼表面的保護層就必須得高透光。

否則鑭化鎵矽薄膜太陽能發電板無法轉換出來足夠的電能。

那麼問題就來了,在高透明狀態下,還得擁有抗高溫能力、緩衝溫度或降低溫度的能力。

這要是放到各國的材料研發所內,絕對是逼死一眾頂級材料專家的任務。

即便是對於韓元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在此之前,他搜尋了腦海中的一些關鍵資訊,找的確是找到了一些透明材料,但都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並不符合條件。

所以這一次的耐高溫高強度透明材料,得自行研發。

在設計組裝電磁型推進系統的這些天,利用晚上的時間,韓元也一直都在設計和研發這種新型材料。

耐高溫,高透明,擁有一定強度和緩衝溫度的能力。

這就是對這種覆蓋保護材料的要求。

聽起來很簡單,但能逼死個人。

如果只是單一的屬性要求,他手中有不少材料都能滿足。

但要同時做到這些,那就很難了。

高透明和耐高溫這兩種要求雖然不是互相對峙,但要組合到一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除此之外,這種材料還要求有一定的強度以及緩衝溫度或降低溫度的能力。

這就更難了。

之前應用到勒落三角飛行器上的高強度高透光耐高溫鋼化玻璃已經是他手中裡面最好的一種玻璃材料。

而這種材料依舊達不到要求。

至於其他的透明材料,無論是玻璃也好,還是有機聚酯類材料也好,都不符合要求。

以至於過去了一個月的時間,韓元都沒有設計出來合適的材料。

不過這一個月的時間也不是白白浪費的。

透過不斷的理論設計分析和實驗處理,到大概一週前,韓元大概找到了一種可能的方式並完成了初步的理論設計。

硬要用一種材料集合所有的功能對於目前的他來說是不可能的。

所以韓元將這些功能點分成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最表層。

使用一種高透光、耐高溫、高強度的材料來做保護。

第二層則是中間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