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用於建設固定在地面的光伏發電場的話,基板使用高透光薄玻璃是最好的選擇。

但用於飛行器上的話,需要考慮的因素就更多一些了。

畢竟起飛降落或者在空中遇到氣流顛簸的時候,都有可能導致基板破裂。

所以在基板的選擇上,韓元選擇了具有高透光性和高柔韌性的聚酯塑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這是一種光學效能極好的塑膠,又被稱為人造有機玻璃。

屬於半導體材料中的一種,具有極其優秀的透光性和穩定性。

除此之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還有一定的導電能力和穩定形變能力。

在遭受外力的情況下,能保持一定的彎曲形變能力,形變只要不超過三十五度,完全是可以自行恢復正常的。

這一點有些像弱化了不少的記憶金屬。

不過彎曲超過二十度,基板上面的背電極層、光吸收層等塗層就會斷裂,失去作用。

所以光有韌性和形變能力是遠遠不夠的,作為基板,自然需要一定的強度。

不過既然它被稱為人造有機玻璃,在硬度方面自然也是不弱的。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屬於一種結合了玻璃以及聚酯塑膠各自優點的材料。

儘管它在透光性等光學效能方面比不上頂級的高透光玻璃,在柔韌性等力學效能方面也比不上頂級塑膠。

但兩者結合起來,能應用的範圍卻更廣。

最常見的應用就是各類衛星了。

因為相對於玻璃基板來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被塑造成各種奇形怪狀的形狀後,韌性更好,不會出現有震動就損壞的情況。

畢竟玻璃薄到一定程度後,是很容易損壞的,稍有震動就可能碎了。

所以玻璃製成的基板雖然在光電轉換率方面更高,但實用性反而沒那麼廣,一般僅僅作為大範圍的光伏電場使用材料。

被處理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透過工業裝置進行切割打磨成想要的形狀,然後透過拋光處理,進一步削弱厚度和增加基板的透光性。

處理好的基板透過在上面鍍一層保護性臘層,預先留出需要蝕刻的地方。

透過專用藥劑進行蝕刻出溝槽後用‘電熱離子滲透法’注入銦鎵金屬離子,形成柵極和溝道,用於製備導電結構。

一步步的流程走下來,一片片透明基板在韓元手中出現。

這些從韓元你手中製備出來的透明基板形狀不一,有些是長方形,有些卻帶有一定弧度。

甚至還有一些表面看上去並非平整的,而且還曲折成了一定的角度。

長方形平整的基板並不多,多的是各種帶有一定弧度的基板。

直播間裡面的觀眾對於這些製造流程向來是不感興趣的,所以當韓元開始製備‘鑭化鎵矽薄膜太陽能薄膜發電板’的時候就紛紛離去了。

感興趣的是各國的專家。

不過這些專家們對於這名主播為什麼要將基板弄成這樣很是困惑。

要知道太陽能發電薄膜板的工藝鍍層是很特殊的,弄成這樣,最後的光吸收層薄膜是很難鍍上去的,而且也很難長久儲存。

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光吸收層薄膜會因為附著性降低而自然掉落,大大的降低了使用壽命。

如果說平面板上的鍍層薄膜能使用十年的話,那麼帶有弧度的薄膜會因為薄膜自帶的分子拉力而降低使用壽命到三年。

使用壽命被削弱了三分之二以上,可以說效能降低極其誇張了。

這些都是他們以前自己設計建造時浪費了大量錢財人力物力和資源得出來的實踐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