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銅需要高溫,除去坩堝外,最好打造一個熔爐出來,和之前燒炭鍊鐵的爐子差不多就行。

正好之前鍊銅的裝置還在,只是需要重新將熔爐主體豎起來而已。

這次造的熔爐比之前的爐窯要矮一點,但更大一點,爐壁也更厚。

這樣可以安置更多的木炭和坩堝進去,提升溫度。

木柴雖然昨天燒瓷用的差不多了,但前些天煉製的木炭還有不少,省去了功夫。

熔爐造好,乾燥後先給裡面鋪上厚厚的一層木炭,點燃後,裝有銅粒的坩堝放在正中間。

然後再在坩堝邊上鋪上一層木炭,可以更有效的提高溫度。

木炭燃著,暫時不用管,先製造模具出來。

一個圓形的水桶,桶底、桶身就可以組成。

模具的倒置也很簡單,和上一些泥土,然後整平整,再在上面劃出一個長方形來就可以。

到時候銅水到裡頭就是一張薄薄的銅片,捲曲一下就是桶身了。

桶底的圓形也很簡單,兩根木棍一組合,就是一個圓規。

圓規在平整的地上一轉,就是一個圓底。

製造好模具,再回頭,熔爐中的木炭也已經全面燃燒起來了。

手搖鼓風機吹動,送出一股股新鮮的空氣,讓熔爐中的溫度更高。

放在正中間的坩堝已經被燒的發白了,裡面的銅粒,已經開始達到了熔點,正在慢慢的軟化溶解。

不多久,坩堝中的銅粒就已經全部熔成銅水了。

鐵鉗夾住坩堝,將其從熾熱的炭火中提了出來,然後迅速轉移,倒在之前製造好的模具中。

銅水滾動,鋪成平片,很快就鋪滿了模具,變成了一整塊薄薄的銅片。

倒完銅水的坩堝放入銅粒繼續放進熔爐中熔銅。

至於模具裡面冷卻下來的銅片,鐵鉗直接夾出來,然後往水坑裡面一扔,頓時滋滋的冒熱氣。

再次取出來時,就是一整片完整的銅板了。

雖然有些地方厚薄不一,但用來製造一個銅桶,一點問題都沒有,用手就能將其捲曲成圓形。

再稍微裁剪一下,讓其變得規整一點就可以用來製造桶身了。

這就是科技的進步的表現,可以一次性讓他倒出來銅片。

換成坩堝和熔爐沒鍛造出來時,他要一錘子一錘子的將銅片敲打成這樣,最少也要四五個小時。

之前造一個小小的鐵鍋出來,都耗費了他半天的時間,更何況這次的銅片更大。

很快,第二鍋銅水也溶出來了,圓形的銅底做好,剩下的就是給組個在一起了。

銅片柔軟,組合起來並不難,架在板凳上,桶底和桶身錘彎曲後摺疊在一起,再錘平,就可以了。

雖然難看,但實用就行,之前用陶器儲存乾淨的水總有一股泥土味,而且沒兩天就餿了。

以後不用擔心了,單質銅具有消毒殺菌的作用,可以用來長期儲存乾淨的水源。

銅桶製造完成,之前採集回來的單質銅都被他給熔了,全部製成了一塊塊的銅錠。

紫閃閃金燦燦的,堆積在一起就像一小座金山一樣。

熔完銅,他又嘗試了一下將剩下的生鐵融化。

木炭加坩堝,再在生鐵裡面摻雜了一些銅和碳,降低了不少熔點,這才勉強的弄出了一些鐵水,鍛造了一把匕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