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塊標靶破壞程度:3.2。”

“......”

“當前兩百米射擊精準指數:9.7。”

.......

一項項不同的資料被各種感測器或人工上報上來,呈現在控制室眾人眼中。

這些指標和資料是國內這些武器專家透過一起協商自定的,屬於內部交流資料,能更準確的反應出一支槍械的威力和資料。

作為一款新‘電磁武器’,在測試之前,控制室中的武器專家們在各自心中都為其各項指數打了分值。

也就是說,在現場每一個不同的武器專家心中,這把‘電磁步槍’的預想值是不一樣的。

當然,‘電磁武器’的測試方式和普通步槍的測試流程肯定也是不一樣的。

像普通步槍要進行的耐操測試、抗汙測試、惡劣條件環境測試等方面的檢查暫時肯定是不會做的。

只不過某些基礎資料比如子彈出膛的初速度、破壞力、射擊精準度還是可以第一時間收集到的。

縱然他們已經儘量高估了韓元的技術,但復刻出來的‘電磁步槍’在各方面都還是超出了所有人心中的預估值。

特別是子彈出膛時的初速度、開槍時的分貝及強悍的破壞力。

連續穿透六層三毫米高碳鋼標靶直到第七層才終止,這恐怖的破壞力,遠超出眾人的預計。

另外兩百米的距離速度損耗只有不到五米每秒,速度損耗值同樣遠低予眾人預計。

要知道這只是‘電磁步槍’,不是‘電磁炮’,槍身的總長度是擺在這裡的。

能夠在一米不到的槍身內,利用電池提供能量,將一顆金屬子彈加速到兩千五百米,這裡面的電磁加速裝置得有多強悍?

如果說電磁加速裝置強悍的一筆,那更強悍的,應該是槍尾的小型升壓調節器了。

如此強悍的電磁加速裝置,需要的電流電壓強度恐怕難以想象。

而這一次的電池,是他們自己製造出來的,其輸出電流電壓所有人心中都有數。

一開始眾人心中的期盼是能符合標準執行起來就夠了。

畢竟要說的話,他們的科技是遠低於這名主播的,即便是電池的形狀大小符合,但能不能用還不一定呢。

然而沒想到這支‘電磁步槍’給了所有人一個驚喜,這裡面蘊含的科技,如果能吃透,如果能應用到電磁炮上,那威力,簡直都沒法想象了。

......

一次擊發後,剩下的測試開始依次進行。

源源不斷的檢測資料被各種儀器送入中央計算器中進行分析後呈現在所有人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