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空間內,韓元檢查了一下電力剩餘情況後便朝著化學實驗室走去。

華、米兩國的專家和科研人員依據直播的情況做出的推測還真是對的。

對於目前的他來說,要想弄出來奈米級的光刻機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因為不具備條件,無論是超高等級的無塵車間也好,還是加工機床也好,都不具備加工奈米級甚至是微米級的晶片。

這一次製造光刻機,韓元也從沒想過一次性弄出來奈米級的晶片。

他只是想將電晶體運算核心進行一次升級,將其運算力提高一點,然後將原本龐大的執行核心再縮小几個級別讓其可以安裝到飛行器上而已。

但和現代化的晶片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現代化家用電腦的晶片運算力基本都是以億為單位計算的。

而他這邊,即便是會升級一次,單個晶片的運算力恐怕也達不到一億。

頂天了千萬級別,即便是他使用多塊晶片,計算力也無法和現代化的晶片相比。

不過如果僅僅是用於編寫設定一些固定程式用於控制飛行器發動機的執行倒是足夠了。

畢竟他不需要像人類社會中的飛機一樣,要執行各種任務,控制各種儀器。

這一架飛行器,需要用到控制程式的,只有電推進發動機。

其他的飛行器內空間更換空氣系統、自動著陸系統、迎角和側滑角邊界控制系統、瞄準控制系統等控制程式他暫時都不需要。

因為這架飛行器是垂直起飛降落的,他只需要控制電推進發動機的輸出功率就足夠了。

而且完成任務需要的速度亦不過是三百公里每小時而已。

說實話,這個速度放到普通的民航客機身上,不過是起飛降落是的時速而已。

不說飛機,就是汽車在某些特定的時候都能達到這個速度。

比如某著名的f1方程式賽車,其直線速度早就突破了三百公里每小時了。

如果不是任務要求是製造‘飛行器’的話,韓元都有製造汽車修建公路來完成任務的想法。

畢竟系統並不要求製造出來的飛行器一直保持三百公里每小時這個速度,只需要極限飛行速度能突破三百公里每小時就足夠了。

相對於製造一臺飛行器來說,製造一輛時速突破三百的汽車可簡單太多了。

而且安全性方面也高太多了。

甩了甩頭,韓元將腦海中的想法丟出去,推開了儲物間的大門,埋頭開始尋找製備高儲能鋰電池的材料。

這一次他拿出來的高儲能鋰電池並非‘鋰空氣電池’,而是‘鋰硫電池’中的一種。

儘管鋰硫電池聽起來比鋰空氣電池差了一個檔次,逼格也降低了不少。

但實際是鋰硫電池同樣是目前人類尚處於科研實驗階段的一種電池,也是目前人類主攻的一種電池。

因為鋰硫電池和鋰空氣電池相比,十年內還有實現的可能性。

而鋰空氣電池,別說十年了,就是二十年、三十年,人類都不一定摸索到正確的道路上。

關於這方面的東西,韓元覺得至少在地球上,沒有人比他更具發言權了。

這個b,他覺得他裝得起。

鋰空氣電池,更準確的稱呼應該是鋰氧電池(li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