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合金板材的鋪設上去,核心部件看上去終於又那麼一些發動機的味道了。

不像之前,看起來雖然複雜無比,但不說的話,沒人能夠看的出來是發動機。

六組線圈外加一個圓錐體,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向全宇宙廣播的高音喇叭?

一片一片的合金板材從箱子中消失,變成核心部件的外的裝甲。

儘管還有一些接線和穿孔是穿透合金板的,但至少整體看上去,它像一個整體而不是零散的零件了。

核心部件組裝完成,第一層的內部合金板安裝完成,就已經過去了足足兩天的時間。

等到韓元將剩下的兩層外殼、資料輸入/輸出線、引數控制儀、防塵進氣網等各種其他零部件全部安裝上去的時候,時間已經來到一週後。

截止到韓元將最後一個向量推進單元安裝上去的時候,三級任務的時間已經過去了足足一百五十天。

組裝廠房內,安安靜靜固定在組裝臺上的航天發動機已經被韓元利用鋼軌推到了廠房外的空曠地方。

只見在空曠的水泥地面上,一臺約莫有三米長的圓筒圓錐組合體正安安穩穩的躺在鋼鐵合金結構組成的組裝臺上。

看起來有些像橫倒放置運送火箭。

為了將這臺組裝好的電推進發動機從廠房內運輸出來,並且將其弄到測試臺上,韓元可是廢了不少的力氣。

最後沿著廠房到測試場地一路沿途搭建了鋼架,然後還安裝了滑軌,將組裝臺利用軌道滑了出來。

重量倒不是關鍵,雖然發動機重達近四百斤,但對於他現在變態的身體屬性來說並不算太重。

這個重量,韓元都可以直接肩抗過去。

主要還是因為體積實在有點大,不借助工具的話,沒辦搬運。

在測試場地中,除了固定電推進發動機的鋼架外,在發動機喇叭狀的尾部後面,還有三堵用矽酸鹽水泥修築起來的混凝土牆。

這三堵厚重的混凝土牆每一堵都足足有半米厚,整體架構呈現出一個‘凹’字型。

發動機碗裝的尾部,正好面對凹槽中間。

看到有不少彈幕在詢問發動機後面混凝土牆的作用,韓元笑著伸手拍了拍混凝土牆,發出了沉悶的聲音,道:

“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在執行的時候,尾部的向量推進單元噴射出來的離子羽流溫度很高。”

“而這些混凝土牆是為了避免引起一些其他的麻煩和可以讓大家更直觀的體驗發動機的推力和威力修築的。”

“等到發動機執行起來的時候,大家就知道了。”

.......

又忙碌了兩個多小時,在處理和固定好‘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後,韓元拉過拍攝圓球,面對著鏡頭,道:

“經歷了長達一百五十天的工作,加上幕後團隊為我提供的無數材料,第一臺電推進發動機,終於製造出來了。”

“過程艱辛之類的話語我就不多說了,大家都看在眼裡。”

“接下里就是啟動它驗證成果的時候。”

話音落下,韓元也離開了測試場地,來到了控制室。

透過一面鋼化玻璃,他可以清晰的看到,在遠處空曠無人的測試場地中,一臺電推進發動機正安安靜靜的躺在合金支架上,等待著電源連通啟動的一刻。

為了確保電力能穩定的供應上,在這次實驗前,韓元啟動了五臺大功率發電機,並將發出來的電做了併網處理,透過一系列的電氣裝置進行調節,最後透過變壓器升高電壓後再輸入發動機當中。

除此之外,他還將除了電腦等必要執行裝置之外的其他用電裝置全部都關閉了,包括各個實驗室的空調、電燈等。

當前時刻,保持電推進發動機執行時的供電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畢竟他目前所有的電力供應全部建立在那條小河以及瀑布上,雖然設定了多個立式水輪以及多臺發電機,但小河的流量和流速以及總髮電量是擺在那裡的。

目前來說還沒到供電極限,但韓元估摸著也快了。

在這一次的三級任務完成後,如果還有剩餘時間的話,韓元該考慮一下耗電量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