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空間中,韓元停下了對‘離子電場生成器’的測試,測試結果從離子數值和電場強度上來看還是挺讓人歡喜的。

從這兩樣資料上來看,製造出來的‘離子電場生成器’完全符合標準要求。

他這邊結束了初步測試,而地球上,絕大部分國家或實驗室和研究所的復刻才剛剛開始。

走在最前列的,應當屬於華國了,在這件事情的復刻上,米國甚至都落後不少進度。

華國的高層清楚的知道,如果這名主播能製造出來電推進飛行器,並且能‘有效’‘實際’的應用起來,那麼結果將是徹底打破整個航空業。

儘管華國已經能獨立研發五代戰機了,但這並不代表在飛行器和發動機上的技術就已經是世界第一。

相反,儘管華國在航空發動機的研發上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由於起步時間實在太晚,華國的發動機技術總體而言都排不進前三。

如果電推進能真實有效的運用起來,且不說太空航天,就是在普通的航天上,都將大大縮短和米國、大毛子、日不落等國家的差距。

更何況,這是一樣全新的技術,大家幾乎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誰先能研究出來,或許就能一直領先。

所以在這次直播一開始,華國就特別重視這次的直播。

拋開華國境內資本控制的實驗室和研究所以及各個大學不談,光是大長老親自下令部署的復刻實驗室,就足足有整整十個。

調動的科研人員和各行業的專家數就超過了五百人,更別提其他人員了。

別看五百人聽起來並不多,而且還分配在了不同的實驗室裡面。

但實際上,這可是相關行業的頂級專家,並不是網路上的那些磚家。

而且這還只是第一批,後續在直播的過程中,只要有要求,會隨時依據直播內容來新增人數。

接收到大長老的命令,這十個研究所的科研人員跟打了雞血一樣。

但即便是這樣,最快的一個,進展卡在編織高磁性的鎳鐵合金上的‘超導線’這一步。

沒辦法,超導線的編織方式交錯複雜無比,韓元能輕易完成,不代表這些科研人員可以跟的上。

特別是韓元編織時候的手速還很快,再加上是直播,根本就沒法倒放,眼花繚亂間這些科研人員有的連第一步都沒看清就已經編過去了。

所以編織超導線這一步,看的不少科研人員都一臉懵,不知道該怎麼繼續。

畢竟開頭都沒想到,後面的就更不用學了。

他們是科研人員,不是織衣服的大媽。

模仿了幾次後沒一點辦法,只能先暫停工作,然後將這個情況上報上去,請求上層的幫助。

至於最後怎麼處理這個,上面替他們想了個辦法。

那就是等待今天的直播結束後,逗魚直播平臺內錄製的歷史直播出來後,再一點一點的將直播影片慢放來學習。

除此之外,特別行動小組內還有一個小機靈鬼提了個建議也被採納了。

這個建議就是在全國範圍內尋找那些善於手工編織衣物、繡花、竹編等方面的人才過來。

讓這些擅長於編織的人員來處理這一步。

不過問題也還是有的,擅長手工編織的,很大一部分都在農村,也只有農村才有這種遺留下來的傳統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