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冶煉廠中,一塊塊的金屬錠按照合金配比稱量好,然後放入小型熔鍊裝置中。

置入成形劑、燒結、脫出成型劑、倒入模具、冷卻成型、鍛壓、退火、淬火、結晶、釋放應力等一系列步驟繁瑣至極。

更關鍵的是,很多步驟得在真空電熱熔進行,否則會影響成品合金的效能。

忙碌到晚上十點多,第一塊可以用於製造飛行器外殼的鈦鋁合金才製造出來。

銀白色的合金板在白熾燈的對映下熠熠生輝。

壓出來的合金板很薄,只有零點三毫米左右,寬長反而足足有兩米。

別看它很薄,但這種厚度的鈦鋁合金板,用於飛行器表層的蒙皮結構足夠了。

戰鬥機上的蒙皮可能會達到一厘米到兩厘米。

但普通的民航客機的表層的蒙皮也就比這個厚一點點,在零點五六毫米左右。

更何況他要造的飛行器,又不用來打架和超音速飛行的。

最大時速也就三百公里每小時,蒙皮造那麼厚,還影響飛行器整體的重量。

映著明亮的白熾燈,韓元用肉眼初步檢查了一下鈦鋁合金板材表面的情況。

主要是看看成品色澤,有沒有夾雜物、孔洞和微裂紋之類明顯的破損痕跡。

至於具體的檢測,還要等待明天白天利用專門的儀器來進行檢查。

比如強度、塑性、韌性、成形性、可焊性、耐蝕性和生物相容性等性質都需要一一進行檢查。

這也是韓元選擇先花費一下午的時間製造出來一塊樣品的原因。

只有這塊樣品透過各項測試後,才能進行大量生產。

這是任何新材料研發出來後必要的測試步驟。

韓元不允許任何一樣沒有經過測試檢驗的材料安裝到飛行器上。

不出問題還好,出了問題就是災難性質的。

初步檢驗了一下鈦鋁合金板材,韓元便回到了化學實驗室。

經歷了長達十多個小時的化學電解,各個容器中的金屬都已經提煉完成了。

電解容器陰極細絲上覆蓋在厚厚一層的高純度金屬。

有一些半透明的電解液底部還安靜的沉澱著一些灰黑色的雜質,有些可能是其他的金屬粉末,也有可能是灰塵之類的雜質。

但電解陰極細絲上附屬的各類金屬純度還是相當不錯的,純度足夠用來製造單晶合金材料。

將容器中電解出來的各項金屬材料都儲存好後,韓元和觀眾打了個招呼,便下了直播。

今天的直播是早上六點開啟的,到現在晚上十點多,足足有十四個多小時。

不過除了上午的時候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外,下午處理材料的時候,絕大多數的觀眾都走了。

就連各國的專家和科學家都走了不少,只留下了了一些復刻實驗室的人員保持著對直播的關注。

畢竟提純材料,製造鈦鋁合金這些都很簡單。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