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海中,一個微弱的念頭升起,卻猶如一顆種子一般深深的紮根在韓元心中。

手中的炭筆牢牢握緊,紙張鋪在桌面上,但記載的,卻不再是原先的東西。

思索了一番後,韓元率先在紙張上寫出透明電極的性質以及自己對新材料的需求。

要想研發一種新材料,第一步自然是需求,有了明確的需求,研發人員才能按照需求進行研發。

透明電極是透明顯示的核心材料。

要求在肉眼可見的可是光源中,具備高光穿透率的同時兼備高導電率。

如果用量化指標來描述,那就是在550奈米下,材料的可視光源穿透率為80%以上,面阻抗為1000Ω/sq以下,或者滿足1000s/m的導電率。

基於這點,韓元率先將銦、鎵、鉬等稀有金屬化合材料排除掉了,原因是他手上沒有。

緊接著排除掉的是石墨烯,石墨烯雖然同樣可以用來製造透明電極,但他暫時弄不出來。

其次是性質和石墨烯一樣的高分子碳材料,這個和石墨烯一樣,他暫時也弄不出來。

在排除掉無法利用上的材料後,韓元思慮了一會,將高晶玻璃和透明塑膠安排了上來,寫在了草稿紙上。

在單體材料無法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利用高晶玻璃和高透明塑膠來進行正反鍍層或許是一種可用的方式。

無論是高晶玻璃還是透明塑膠都具有強透光性,但不導電。

所以這就要求鍍層必須擁有一點的導電效能。

而且高晶玻璃和高透明塑膠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

高晶玻璃耐用,容易鍍層,透光性好,高透明塑膠則擁有者高晶玻璃所沒有的柔韌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進行卷曲。

至於導電材料的話,他手中倒是不少,除去金屬都是可以導電的外,還有不少的高分子聚合材料也都可以使用。

用於鍍膜的話,韓元想了想,寫下了‘反應離子鍍’和‘電鍍工藝’幾個字。

原理和他上次利用滲透發製造n漂移層一樣,可以用鹽酸溶液或者硫酸溶液當做電解質。

只需要在高晶玻璃或者塑膠基底上鍍上薄薄的一層起到導電效果就可以。

但用於液晶顯示器上的鍍層不僅要求具有高透光性和導電性,更要求透明電極擁有導電能力的同時組合排列電子的能力。

因為需要靠透明電極來產生電場地驅動液晶分子,產生扭曲向列的電場效。

從而實現以控制光源透射或遮蔽功能,在電源開關的同時產生明暗效應,將需要的影像顯示出來。

這一點才是關鍵,可以說直接卡掉了百分九十以上的金屬。

像銅、鐵之類的金屬直接就被卡在牆外。

“金屬的氧化物或者高分子材料如何?”

看著紙上寫來的資訊,韓元默默的思索了一會,考慮著這兩種材料是否可行。

金屬氧化物的導電性就不說了,像聚苯胺、聚噻吩、聚吡咯等高分子化合物也是能導電的,導電效能甚至不弱於一般的金屬。

用於透明電極的鍍層是可以的,但具體的效能怎麼樣,或許還需要再實驗一下?

想了想,韓元從初級化學應用知識資訊中將這幾樣高分子材料搜尋了出來,然後仔細的檢視著這些材料的特性和應用。

如果要挨個實驗的話,對於他來說也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但好在他腦海中對應的知識資訊能給予他一定的幫助,至少可以讓他排除掉一部分不合適的,能有效的減少工作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