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真有一天,他的能將科技發展到超過人類的程度,那後續他想要觸發新任務獲得獎勵。

恐怕在原有的知識資訊基礎上再進行提升,得到屬於自己的專有知識是唯一的途徑。

所以韓元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每天晚上三四個小時左右的學習時間的。

能在半年內到達這個進度,已經是最快的了。

而接下來兩個月的時間,有一個半月應該是用在電晶體計算機的機器語言編寫上。

剩下的一些硬體的製造以及電晶體電腦整體的組裝,韓元有把握在十五天內製造完成。

畢竟還沒有製造的硬體,不是很多了。

除去顯示器外,其他的一些零件,都是控制器、臨時儲存磁芯等東西製造起來並不難。

這些東西大概會花掉他七八天左右,而剩下的時間,就是用於製造顯示器了。

至於顯示器,在組裝核心運算的這段時間內,利用晚上的時間,他已經徹底掌握了‘冷極熒光燈’和‘熒光二極體’製造方式和原理。

所以顯示屏的製造,對於他而言現在已經不是什麼問題了。

稍微麻煩一點的,就是‘驅動ic’和‘透明電極’的製造了。

由於他更改了顯示器的製造技術,打算用‘熒光二極體’來製造一塊顯示屏。

那麼原本用於‘射線映象管’顯示器上的零件和技術基本都得廢掉了。

因為透過‘熒光二極體’製造出來的顯示屏,還有另外一個名字。

“液晶顯示屏。”

一種構造比黑白顯示器更復雜的顯示屏。

對比起來優點很明顯,液晶顯示器更輕薄,體積更小,更關鍵的是,液晶顯示屏可以顯示出多彩。

其主要結構包括偏振膜、玻璃基板、黑色矩陣、彩色濾光片、普通電極、液晶層、顯示電極、散光層等零件。

對於人類社會而言最難提升的液晶層和彩色濾光片,在他這裡,反而是最容易解決的。

液晶層中的液晶和彩色濾光片中的熒光粉,是提高led顯示屏高顯色性和降低成本的關鍵技術。

這兩種材料需要透過不斷的實驗才能進行提升,對於目前的人類來說,又是一個瓶頸級別的科技。

但韓元掌握了初級化工應用知識資訊,裡面有對應的製造方式和過程。

對他來說,這兩樣材料的製造,反而是最簡單的。

相反‘驅動ic’和‘透明電極’的製造,對於他來說更加困難。

驅動ic是顯示屏成像系統的主要部分,是介於主電路和控制電路之間,用來對控制電路的訊號進行放大的中間電路。

裡面整合了電阻,調節器,比較器和功率電晶體等零件,負責控制驅動電流和驅動顯示器進行成像等。

其製造難度雖然沒有運算核心高。

但也相當於重新制造一塊功能完全不同的晶片了。

不僅需要製造電阻、調節器和電晶體等各種零件,還需要他進行繪製電路圖,很是麻煩,沒個一兩天的功夫根本就搞不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