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任何磁碟,只要是採用磁層來記錄資料,必然會有遇到‘超順磁效應’問題。

這是磁儲存無法繞過去的障礙。

磁碟的碟片,其實就是透過在盤基上塗覆一層磁性材料製成的,原理非常簡單。

但任何材料都是由原子組成的,而磁性材料的原子晶體顆粒大小,會直接影響碟片的磁記錄密度。

這是因為磁碟上表示資訊的小磁極,是由數百個磁性顆粒組成。

磁記錄密度越高,對磁性材料的粒度要求就越細。

但隨著磁性顆粒的縮小,表示資料的小磁極會變得越來越不穩定。

而且由於磁顆粒的不斷變小,會使得硬碟磁層的穩定性變差。

即便不強烈的熱能擾動都可能導致磁顆粒出現順磁性。

一旦發生順磁性,磁體的極性將會產生隨機性翻轉,此時儲存的資訊位將無法保持穩定。

所以如何解決這個超順磁性效應造成的不穩定性,是所有研究人員心中的大山。

而島國,在這方面是走在全世界最前列的。

這家公司研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近期對‘超順磁效應’研究是時候,發現透過給磁頭上新增一定的熱,可以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

透過這種方式,可以讓磁碟在寫入和讀取資料的時候,大幅降低磁介質的矯頑力,由此顯著增加了磁頭寫入資料的穩定性和速度。

但這項科技,是在一個多月前才發現的。

而現在,他們竟然在一個直播上看到了,這如何能讓他們不懷疑人生?

而且對方的技術,可能比他們的可能還要高階。

畢竟他們的‘熱輔助磁記錄’技術目前還處在實驗室中,但對方卻已經能生產應用了。

要不是這種被他們命名為'熱輔助磁記錄'的技術目前都還處於實驗階段,根本就沒法用於批次成品生產。

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都會認為這種技術被人拿出去賣了,或者實驗室裡面有間諜。

看著直播間中忙碌的韓元,這家研究實驗室中的所有研究人員都有些欲哭無淚。

如果真要是和他們研究的一樣,那可就慘了。

這項技術如果由他們率先研究出來,能創造每年幾億美金的市場。

但現在,全世界都知道了。

而且知道的可能還是更先進的,那他們手中的‘熱輔助磁記錄’技術,還有什麼用嗎?

儘管他們也可以透過這個直播來學習這種‘微電能熱磁感應技術’,但原先他們對超順磁效應的研究,可是站在世界第一的啊。

‘熱輔助磁記錄’技術可是能為他們帶來每年十億美金甚至更多的收入,但現在卻全完蛋了。

不僅收入沒了,而且這方面的技術,還被這場直播拖到和其他國家一樣的起跑線上。

別說島國了,任誰來了都不願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