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仔細的對比過第一、二、三代計算機的優劣勢後,韓元最終確認了自己二級任務研發的目標。

第二代計算機:“電晶體計算機。”

電晶體計算機的發明和使用年限只有不到十年,屬於計算機發展史中的過渡計算機。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計算機的發展史中,電晶體計算機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哪怕是三代四代的積體電路計算機也是在二代電晶體計算機上發展來的。

再怎麼整合,計算機中晶片中的各種電晶體元件的功能也是沒變的,只是電晶體的大小一直在不斷縮小而已。

可以說,沒有電晶體的發明,就沒有如今繁華的網路。

除此之外,電晶體計算機還有著不小的缺點。

相對於三代積體電路計算機來說,電晶體計算機依舊龐大。

再加上數量繁多的電晶體在執行的過程中會產生輻射,對人體的迴圈系統、免疫、生殖和代謝功能產生影響,嚴重的還會誘發癌症、並會加速人體的癌細胞增殖。

當然,輻射這東西並不單是電晶體計算機的缺點,也是所有計算機產品的缺點。

儘管電晶體計算機有著這樣那樣的不小缺點,但依舊是目前最適合他的。

簡單、易製造、需要的電晶體數量相對於電子管來說要少幾千上萬倍。

電子管計算機要達到每秒百萬次的運算最少需要五百萬左右的電子管,但電晶體計算機只需要一千多個電晶體就足夠了。

五百萬對一千,五千倍的差距。

不過這個簡單易製造也只是相對於三代積體電路計算機來說的。

一個電晶體計算機,哪怕是最簡單的一種,其核心也離不開數量繁多、種類繁多的電晶體半導體器件。

以及配套的儲存器、輸入/輸出器、顯示器等核心元件。

而這些東西,都是需要韓元一個人慢慢的弄出來的。

其他的不說,光是一個電晶體,就足夠他頭疼了。

要知道晶體計算機中的電晶體元件可不止一種。

廣義上來說,電晶體是一種固體半導體器,包括二極體、三極體、場效電晶體、閘流體等各種器件。

但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雙極性電晶體,另一類是場效應電晶體。

這兩類不同的電晶體器件具備不同的功能,有些是檢波、有些是整流、有些放大訊號、有些是開關、有些是穩壓。

而這些又都是電晶體計算器中最重要的元件。

所以如何將電晶體弄出來,是二級任務開啟後,他面對的第一個難題。

唯一慶幸的是,一級任務時在前四個月進入電氣時代後,後面六個月的時間他沒有浪費,而是努力發展了自身的科技,研發和製造了各種電氣裝置以及各種生產線。

再加上一級任務、工業化任務和新資料任務的獎勵。

藉助這些東西,他可以迅速將製備電晶體需要的各種材料弄出來,這為他的二級任務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否則二級任務他還真的沒法完成。

........

兩天的時間,韓元前往星城圖書館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和檔案,到了現在這個程度,網路上已經沒有詳細的資料可以供他翻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