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虛擬螢幕上的二級任務獎勵,韓元的喉結動了動,情不自禁的嚥了下口水。

翻身,起立,他飛奔回書房開啟電腦,從網上搜尋著有關晶片相關的資訊。

【碳基晶片、仿生機器人、元宇宙、超時空音樂會……雲棲大會即將開幕,將重磅釋出核心技術。】

【碳基晶片成華威救命稻草,華威主動公開專利,引發華米碳基晶片對決。】

【矽基晶片即將到達極限?臺積電再傳好訊息,我國早已佈局。】

【矽基晶片物理極限是七奈米,為何臺積電卻依然能做出五奈米的晶片?】

【矽基光電子與微電子單片整合研究進展.......】

網頁上,一條又一條和晶片有關的資訊映入韓元眼中。

十餘分鐘後,他終於放下了滑鼠,身體往後一倒,靠在椅背上。

矽基晶片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矽基光電子整合晶片’。

從命名來看,這個‘碳基積體電路板’幾乎可以確認屬於整合晶片中的概念。

只是不知道這個積體電路能達到一個什麼樣的地步?

能不能突破矽基晶片極限?

對於這個,韓元很是期待。

要知道,傳統的矽基晶片是有極限的。

這是物理極限,由矽原子和矽晶格的直徑決定的,矽原子的直徑是0.117奈米,但矽晶格的直徑是0.5奈米左右。

&n之後,量子隧穿效應將使得“電子失控”,晶片就完全失效。

&n,甚至7nm以下,就已經存在量子隧穿效應了。

但後面科學家透過不斷的更換電晶體的材料來打破這個極限。

世界上最小的電晶體是柵極長度為1奈米的二硫化鉬。

但無論再怎麼更換電晶體的材料,矽基底的物理特性擺在了哪裡。

也就是說,矽基半導體材料的極限註定在一奈米這個數字上。

低於一奈米,穿梭在電晶體中的電子會直接擊穿矽基底的晶格結構,從而造成電子亂串。

這也就是所謂的‘量子隧穿效應’,亦是矽基晶片的極限。

然而這也只是理論,實際上由於物理所限,矽基晶片技術能做到兩奈米幾乎是極限了,矽基管不能再小了。

一奈米,那幾乎就是黑科技。

所以晶片如果想要再進一步發展,那麼尋找其他的材料來替換矽半導體這是必須的。

有關碳基晶片的訊息,韓元也是知道一些的。

畢竟前些年的時候網路上鬧的轟轟烈烈的。

什麼碳基晶片彎道超車。

什麼矽基晶片被強制壟斷,我國發展碳基晶片,打破西方全線圍堵。

各種有關的訊息在網上遍地都是,他又不是村裡剛通2g網。

當時的他還沒有畢業,對於這種東西還是挺感興趣的。

畢竟真要能研製出來碳基晶片這種東西,那華國的騰飛將是註定的,誰也無法阻止。

真要說為國奉獻出所有他也做不到,但不代表他不能為國家高速發展而高興。

但後面偶爾在和學校的教授聊過這個話題後,韓元就放下這種想法。

那名教授說的很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