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直線距離估計都超過了十五公里。

更別提深山密林的,需要繞來繞去,再加上需要尋找磷礦石,搞不好一天的時間還不夠。

........

第二天清早,天剛亮,韓元便出發了。

考慮到需要長途跋涉,這次帶的是後面新制的大竹簍而不是籮筐。

雖然距離遙遠,但路程還是很順利的。

只是磷礦石的尋找果然沒那麼容易。

最後花費了兩天的時間,韓元在火山口的另一側一處缺口下游找到了幾塊含磷的礦石。

不過品相不怎麼樣,含磷量很低,屬於鈣(鎂質磷塊巖。

相對於這條地脈火山周邊的各種富金屬礦來說,這幾塊磷礦石可以說是貧礦了。

不僅含磷量低,火山附近也沒有找到磷礦。

他搜尋到的這幾塊磷礦石大機率是很早之前火山噴發後留下的火成岩。

不過有就是好的。

至於含量低那倒是無關緊要。

含量再低,他也有辦法將裡面的磷提煉出來。

只是過程複雜成本比較高而已。

而且更關鍵的是,這幾塊磷礦石中還含有另外一種他沒找到的金屬。

“鎂。”

鎂在工業上的用途雖然沒有鋁廣泛,但也不少。

特別是鎂的性質比鋁還活潑,可以用作如鈦、鈾、鋯等金屬的還原上。

帶著這幾塊磷礦石,韓元又從火山口中的鉻鐵礦裡面採集了不少的鉻鐵晶體帶回去。

上次採集的那些鉻鐵晶體早就用完了,後面的鉻鐵晶體都是他耗費科技積分兌換出來。

這玩意實在太貴了,比鐵、銅貴多了。

而且用量還大,各種機械裝置,只要想要防腐蝕、耐高溫和耐疲勞,那麼以他現在的情況必然需要往裡面摻入鉻金屬。

像軸承這種消耗品,整體都得由鉻合金打造。

可惜這一處鉻礦離居住地實在太遠了,即便是他馴養了一些北美野牛能當做苦力也沒用。

因為來回耗費的時間太久了,完全不值得。

主要是北美野牛太笨比了,離開了他的指導,根本就沒有自主採集礦石並帶回來的能力。

捲尾猴能做到這一步,但捲尾猴的力氣太小了。

帶著這次收集的到礦石,韓元順利的返回了居住地。

離開三天,周邊並沒有什麼變化,韓元先舒舒服服的洗了個澡,然後才將收集來的幾塊鈣(鎂質磷塊巖中的磷提煉出來。

提煉步驟其實很簡單。

將礦石錘碎研磨成粉末後先進行水洗浮選後摻入濃硫酸,裡面的鈣、鎂、磷這些可溶物質自然會反應形成硫酸鹽。

對應的硫酸鹽再透過不同的方式進行沉澱和過濾,自然就可以將不同的礦物分離出來了。

不過步驟說起來很簡單的,但實際化工操作起來還是很麻煩的。

花費了一整天的時間,韓元才將磷和鎂單獨提煉出來。

至於剩下的鈣,這個沉澱下來就可以了。

硫酸鈣,還有一種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