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製造玻璃管對比他來說並不是很難,但要造出細小的毛細玻璃管還是有不小的難度的。

主要是毛細玻璃管裡面的細縫實在太小了。

在嘗試過模具倒制和成型後鑽孔、吹孔等多種方式都失敗後,韓元還是找到了辦法。

利用模具先吹製出來一根稍大的厚壁玻璃管,然後用燃氣噴燈一邊加熱,讓玻璃棍保持在高溫半融化的狀態。

最後再手中將其拉成更為細小的玻璃管。

這是韓元嘗試過多種辦法後目前唯一能製造毛細玻璃管的手段。

折騰了好幾個小時,他總算製造出來了幾根細長的玻璃管。

雖然對比現代的水銀溫度計來說這些玻璃管還是顯的很大,但這已經很不錯了。

純手工製造毛線玻璃管,這還是十九世紀的事情。

細長的玻璃管制造出來後,剩下的就好辦了。

透過燃氣噴燈加熱玻璃管中央,一邊旋轉,一邊吹如空氣,這樣加熱的部分,會隨著玻璃的軟化而形成一個氣泡。

氣泡就是用來存放溫度計裡面液體的地方。

相對於現代的溫度計,他弄出來的這個,其實和十六世紀伽利略弄出來的溫度計更像。

只不過韓元弄出來的這個毛細玻璃管要細小很多,在精準度方面要更好。

溫度計的玻璃管制造好,剩下的,就是將帶有顏色的植物油灌裝進去了。

直播間裡面的觀眾看著韓元手中一端已經封死了的毛細玻璃管,各種推測韓元要如何才能將液體灌進去。

畢竟這東西里面的細縫實在太小了,一頭還封死了,灌應該是灌不進去的。

韓元看了下討論的正歡的彈幕,卻發現基本沒有幾條彈幕能說到正確的方法上去。

見狀,他不由的微微搖搖頭,道:“其實溫度計裡面的液體方法很簡單的。”

“根本就用不到你們說的什麼灌裝法、吹法、沉浸法之類的。”

“我說一個名詞,大家基本就都能反應過來,只是你們一開始沒想到而已。”

聞言,直播間裡面頓時打出來一片問號。

韓元拿起一根制好的溫度計,一邊將氣泡一段放到火上炙烤,一邊道。

“壓力差!”

這句話一處,直播間裡面的大半觀眾都反應過來了,不過也還是有不少觀眾迷迷糊糊的。

【明白了。】

【高中物理知識,難怪主播說我們都知道。】

【就我還是不懂嗎?有大佬講講嗎?】

【很簡單,就是加熱玻璃管,裡面的空氣就會逃逸出來一些,然後再冷卻的時候就自然會將水吸進去了。】

【準確的說,是被外面的大氣壓壓進去的。】

【掃得死內!】

【樓上說人話!】

韓元見大部分人都反應了過來,笑道:“正如有些朋友說的一樣,在即熱的過程中,氣體膨脹,跑出去了一部分。”

“利用這個原理,我只需要將溫度計一段加熱一下,然後將另一頭放入液體中,那麼在壓力的作用下,液體自然會被吸入玻璃管的氣泡中。”

韓元說完,他手上的玻璃管氣泡端也加熱的差不多了。

取下玻璃管,未封口的一頭直接浸入猴兒酒加紅色顏料製成的紅色液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