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騎著一頭黃牛,此刻正從牛背上下來。這是一個容貌俊朗的青年,二十出頭的樣子,寬額大耳,雄姿英發,顧盼之間,雙目爍爍,猶如星辰。唯一的不足,大概就是面色稍微黑了點。

他也躬身還禮:“小郎君神采飛揚,傲骨錚錚,密拜服。”

這是奉承還是奉承呢?李風可不敢當真,要說他寂寂無名還差不多,前身就是個書呆子,名不出巷裡。

只聽李密繼續說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詩一出,李丹心之名,必傳於天下。”

原來如此,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出名趁早嗎?李風稍稍有些汗顏,當時什麼也沒想,順口引用文相公的兩句詩,想不到竟然有這麼大的反響。這才一兩個時辰,就傳播開了。

想想當時是大朝會,文武百官眾多,這種事情,又能完全迎合人們的八卦精神,肯定會被瘋傳的。而且,李密這人,心懷天下,朝堂上一舉一動,他都十分留意。

難道,真的只是偶遇?無奈之下,李風也只能連連拱手,口稱慚愧。他慚愧的,其實是愧對文相公的好詩了。

李密卻以為他是自謙呢,瞧著這個少年就更加順眼,從牛背上拎下來一個包袱,裡面嘩啦作響:“些許阿堵物,贈與李小郎,可為生計。”

阿堵物,錢啊!還沒等李風說話呢,蛤蟆精就咧著大嘴,眉開眼笑地將包袱抱在懷裡:“好重,少說也有五貫錢!”

五貫錢,好幾十斤呢,虧他硬撐抱著,你個見錢眼開的東西!李風真想在這貨的腦殼上敲一下。

於是朝李密拱拱手:“李兄高義,某謝過了。只是這錢卻不能要。吾胸有凌雲志,吾手有屠龍技,富貴可自取之。”

前面的驢車也早就停下了,車裡,坐著老祖母,還有夜叉抱著已經睡了的奴奴。聽到孫兒這擲地比銅錢還有聲的話語,老祖母臉上的笑容,無比欣慰。

李密也明顯一愣,不由得重新審視一番這個翩翩少年郎:“是某孟浪了,李丹心不愧丹心之名!”

說罷,從蛤蟆精懷裡取過錢袋,搭在肩上,又從牛角上摘下一卷書,然後笑道:“李小郎,這頭牛就送給你當腳力吧。此朋友相贈耳,莫要再辭。”

說罷,手持書卷,邊走邊琅琅而讀:“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引自漢書·東方朔傳)

牛角掛書,看來果然是真的。李風讀書的時候,曾經看過,李密年輕的時候,騎牛行路,把《漢書》掛在牛角上,邊走邊讀,這才流傳下牛角掛書的佳話。

朋友相贈嗎,那我就收下了。李風望著李密灑脫的背影,對古代這些盛名之士,又有了新的認識:果然沒有一個簡單的啊。

他的心中也暗暗警醒:如果仗著自己有一千多年的經歷就瞧不起古人,必將一敗塗地。今後還是要腳踏實地,打好基礎,才能順勢而為。

正沉吟間,就聽身旁的蛤蟆精嘿嘿傻笑:“還好得了一頭牛,也能值幾貫錢呢——”

李風瞪了這廝一眼:“羅剎,且為我牽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