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始於足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還是大郎思慮周全。”李忠眼睛一亮,連忙點頭答應。在他看來,小主人原本就是個書呆子,一心只讀聖賢書。遭遇變故之後,簡直變了一個人,不僅僅通曉事務,而且也聰慧許多,像牙刷這等精巧的物件,都能琢磨出來。
不過,這樣賺錢的機會,可不能平白都便宜那些村民,所獲之利,怎麼也得主家佔大頭才行。
這種事情,李忠老管家安排就成。有了牙刷,還需要配套的牙膏才好,李風於是又轉入新的研究。
在這個時代,比較講究一些的人家,有用青鹽來淨口的。但是,李風覺得這個太過單一,他在讀醫科大學之前,跟隨爺爺學習中醫,也記著不少古方。大多是明清兩代,醫藥方面的發展,比隋唐時期成熟多了。
其中就有一個方子,就是古人調配出來的“牙膏”,說是牙膏,其實應該叫牙粉。裡面含有薄荷、細辛、冰片、青鹽等等,能夠清潔口腔,保護牙齒。
但是具體的配伍,李風還真記不住了。這也好辦,晚上跟小愛聯絡一下,很快就把藥方搞到手。
說幹就幹,第二天,又跑了一趟大興城,這次是趕著牛車去的,拉回來一大車藥材。搞得老管家跟在李風屁股後邊唸叨:“大郎啊,家裡可著實沒有餘錢啦——”
“無妨,這牙刷和牙粉應該能夠小賺一筆。”李風一頭扎進房裡,開始給牙粉配伍。最後,還要細細地研成粉末。
這項工程,就不是李風能夠獨立完成的,就交給李厚去做。莊裡人每年研磨米麵的石磨,用來磨牙粉正好。
而整個龍泉村的村民,無論是隸屬於李家的僕婦,還是那些自耕農,都隨著忙碌起來。像製作牙刷這種簡單的工藝,看兩遍就都能上手。
大家的積極性如此之高,主要是因為李家的老管家說了:製作兩支這種牙刷,就給一文錢。乖乖,這不是跟白撿錢一樣嗎!
群眾的力量果然強大,幾天下來,整個龍泉村的豬,就全都變得光禿禿的看,身上一根毛都找不到。
沒有原料,大夥也急啊,都來找老管家,最後又反饋到李風這邊。
“什麼,豬毛都光啦!”李風也吃驚不小,這時候人們薅豬毛的本事也不差啊。
沒有豬毛,可以用馬尾啊。結果李風一問才知道:龍泉村裡,一匹馬都沒有。
在這個時代,馬可不是一般人家能夠養得起的,大致就相當於後世李風小的時候,村裡誰家有一輛小轎車似的。
看起來,馬尾是指望不上了。最後,還是李厚想出了好主意:要豬毛,找屠戶啊!
等李厚出去轉了一天,背了一大筐豬毛回來,村裡的家庭手工作坊,這才得以繼續開張。
一連幹了十多天,竟然製作了一萬餘支牙刷。而李風製作的牙粉,也已經被裝進一個個白色的小布袋裡。條件有限,只能由各家的婦女製作一些極小的布袋,充當牙粉袋兒。
依著李風,本來是要親自出馬的。不過,被老管家死活攔住。士農工商,雖說從文帝開始,比較注重商貿,商人的地位提升不少,但依舊受人鄙視的。
沒法子,李風只能派羅剎和二虎跟隨。另外,還有李厚以及村裡的幾個閒漢,畢竟涉及到錢財,還是小心為妙。
天沒亮,一行人就趕著牛車,早早出發,李風送過村口的石橋,這才心懷忐忑地被趕回來,腳下一邊邁著方步,李風心中一邊思量:都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也不知道,來到這個時代的第一次小嚐試,結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