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舊迎新,歲歲平安。

汴京城沉浸在一片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深宅後院,大街小巷隨處可以見到喜慶熱鬧的景象,人們的臉上洋溢著歡快的笑容。最高興的就是孩子們了,他們跑著跳著,一點也不怕冷,一串串銀鈴一般的笑聲在街頭巷尾響起,陣陣炊煙升起,空氣中傳來了飯菜的香味兒,美好的一切,似乎都因為一個日子匯聚在了一起。

除夕的傍晚,便是吃團圓飯,祭祖的時候了。

古人把祭祀祖先這件事,看得很重要!每逢春秋,年節,又或是家族中發生大事的時候,都要在祖宗的靈位前叨叨幾句。好像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安心似的。

古人的孝順,不僅僅是一種形式,而是刻在骨子裡的。

周佳瑤對此深有感觸。

前院的正廳已經裝點好了,祖宗們的牌位也都擺在了中堂畫相下面,底下放了供桌,供桌上有高足瓷碗,裡裝著魚肉碗菜,糕餅瓜果,自然也少不了香爐。

周幽帶著家裡的老少,給祖宗上香。

年三十祭拜祖宗,不比開宗祠。

女眷也可以參加。

周幽以大家長的身份,帶大家向祖先燒香跪拜,禱告。

他默默的將手中的香插到三足的青銅掛耳香爐裡,儀式才算是結束。

掛在廊下的八角羊皮燈微微擺動著,窗臺上的君子蘭身姿搖曳,散發著淡淡的幽~香。

正廳裡,一共擺了兩張桌子,男女分席而坐。兩張桌子中間,擺了一張八開的紫檀木蜀繡屏風,這屏風以春夏秋冬為題,用雙面繡功繡了四季美景,不論用料,做工那都是一流的。

為了今天晚上這頓團圓飯,宋氏特意讓林氏拿鑰匙開了庫房,把這個屏風給搬了出來,老太太非說這屏風上有迎春花,有臘梅,紅紅黃黃的好看,應景。

林氏倒覺得,這屏風擺出來,有些礙事兒。一家人嘛,在一起吃年夜飯,圖的不就是團圓嘛?可是非要在廳裡擺這麼個東西,大夥都面兒都見不著,這個年過得還有什麼意思?

可這就是大戶人家的規矩。

周幽作為周家的大家長,今天顯得格外高興,一向不苟言笑的他,臉上難得露出了幾分笑容。特別是看到嫡長子,孫子們的時候,眼裡的笑意就更濃了。

“今天是除夕,咱們一大家子人第一次坐在一起過年,好,真好。”

周璣和周珂看了,心裡很不是滋味兒,要知道他們哥倆在老爺子身邊這麼些年了,可從來沒見老爺子這麼高興過!

想想也是,雖然那周瑾處處不如他們(兩個人自以為是),但是架不住人家能生兒子啊!老頭子最怕什麼?還不是怕周家的香火斷了?如今他不但找回了嫡子,還一口氣找回來了五個孫子,也難怪老頭子整天神清氣爽的,像吃了大補丹似的。

唉,真是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啊!

“該說的話呢,認親那天我已經說過了,我只希望,咱們全家人能好好的在一起,你們兄弟三人能抱成團,把周家發揚光大,讓周家後世的子子孫孫們,都能成為國之棟樑。”

“是,爹!”

“是,爹!”

周幽十分高興,大手一揮道:“開飯。”

眾人這才動起筷子,起吃年夜飯來。

雖然隔著一道屏風,但實際上女眷那邊也能聽到周幽的話。

宋氏對周幽的喜悅不以為然!

如果他們的兒子是個不提氣的,如果他們的孫子都是普通鄉下小子,那他還會這麼高興嗎?

他是看到了幾個孩子的未來,同時看到了周家的未來,所以才會這麼高興。如果孩子們都是平庸的,他恐怕又是另一個態度了。

江氏,程氏,都是第一次跟宋氏一起過年。

以前宋氏身體還可以的時候,根本懶得和這些人吃什麼團圓飯!後來她身體越來越差,就是想出來吃飯,也沒有那個氣力了。

人心啊,向來都是最難琢磨的東西。以前馬氏掌家,她的兩個兒媳便事事以馬氏馬首是瞻,如今馬氏龜縮了起來,江,程二人便開始遠著她,到自己跟前做孝順的媳婦來了!

哼,她們當自己真的老眼昏花了不成?

這一頓飯吃得十分無味兒。

周瑾和林氏都覺得,大戶人家的年夜飯,還沒有鄉下尋常百姓家的飯好吃呢!主要是不熱鬧!吃飯的規矩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