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也揮手,只是仍舊張望著,直到她的身影再也看不見,林氏的眼淚終於忍不住奪眶而出!

周小米緊緊的握著拳頭,強忍著自己心頭的痛楚。她現在還小,不應該能體驗這種痛苦,可是前世與父母分別前的場景,到如今還是清晰的印在她的腦中,一分離,便是天人永隔,世上恐怕沒有哪一種痛苦,能與這種錐心之痛相提並論吧!

驢車慢慢駛出林樹溝子,帶著離愁奔向林家集。這一路上,誰都沒有說話,淡淡的傷感始終在林氏的身上縈繞不散,周小米受到她的感染,情緒也不高,只能靜靜的依在她的身旁,默默的想著自己的事情。

天色漸暗,路上的行人越來越少,道路兩旁樹木枯敗,冬日裡的空氣中,似乎都是一副蕭索的味道。

終於,一家人平安的回到了家。

周翼虎照例把周大海揹回了屋,林氏把車上的東西整一整,幾個孩子幫忙拿東西,一會兒就收拾好了。

周翼虎去送驢車,林氏想了想,便跟他一起去了,不管怎麼樣,自己得親口跟磕巴叔說聲謝謝,這些日子,真是多虧了他們啊!

林氏交待了孩子們幾句,就同大兒子往隔壁去了。周小米連忙準備燒炕,屋裡斷了一天的火,凍死人了。

等林氏回來時,不免又要跟孩子們感慨一回。

林磕巴家裡歡聲笑語不斷,兩房人親親熱熱的湊在一起,可熱鬧了。父慈子孝的畫面,深深刺痛了林氏的眼睛,她覺得,上房那尊佛,根本就沒有當他們是親人,也永遠不會當他們是親人。

大家折騰了一天,都累了,簡單的洗漱一回,各自睡去不提。

大年初三一大早,林氏便早早的起來煮雞蛋,煮麵條。

周翼文是大年週一生的,他是早產,生下來時根本不會哭,被產婆打了好幾下腳底板,才發出幾聲像貓崽子一樣的哭聲,差點養不活。林氏怕他養不大,從小就給他剃頭髮,只在腦後留一小綹頭髮,慢慢養長,編成辮子,寓意留住。

這是林家集的風俗,自幼體弱多病的孩子,幾乎都留這種頭髮。

還有,周翼文從來不在大年初一這一天過生辰,林氏怕他折壽,把過生辰的時間挪到了大年初三!這個習慣已經養成了很多年,以至於今年周翼文的身體已經好了,可是林氏還是選擇在初三這天給他過生辰。

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切丁,將鍋燒熱倒油,加入蔥花,蒜未,辣椒丁翻炒,等炒出香味兒後,再倒入肉切一同翻炒,再入少許的白糖,鹽,醬油調味,等肉變色完全熟透時,加入開水燒開,轉小火,煨上一會兒,然後出鍋放在罐子裡溫著。

冷水和麵,使勁揉成一個光滑的麵糰,反覆揉搓,直到把麵糰的筋性全都發出來,蓋上蓋子餳一會兒。然後將醒好的麵糰置在面板上,揉搓一會兒後,將其擀成一個薄厚相當的大圓餅,麵餅上均勻撒上一些乾麵粉,把圓圓的麵餅對摺,再撒一些乾麵粉,再對摺,直到把麵餅折成一個手掌寬的薄片,再用刀切成粗細一致的麵條,散開。這樣,手擀麵就做好了。

林氏燒水,把麵條下鍋,拿筷子攪動幾下,等水開時,再加入一些適當的冷水,再燒開。如此三次以後,兩條出鍋,過水,再澆上事先做好的滷子,一碗香噴噴的打滷麵就做好了。

當然,林氏也沒有忘記要給兒子煮幾個雞蛋,林家集有滾雞蛋的習俗,拿煮好的雞蛋在壽星身上輕輕滾過,災病全消,這是過生辰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式。以前孩子們過生辰時,婆婆從來沒有給他們煮過雞蛋,還得林氏用自己的私房錢去換雞蛋,孩子們才有得吃。就這,婆婆也得扯著嗓子罵上一陣,方能解氣。

林氏揮開腦中的過往,把冒著熱氣的雞蛋從鍋裡撈了出來,這些雞蛋是昨天娘拿給自己的,那一籃子雞蛋足足有三十多個,想必也是攢了些時日的。家裡有個孕婦,就靠著雞蛋補身體呢,哪裡還能剩下?林氏能想像到,這三十多個雞蛋,是孃親如何省吃儉用從牙縫裡擠出來的。

唉!看來家裡的日子也不好過啊,幸虧她有行見之明,給娘留了五兩銀子。

就在這時,幾個皮猴都起來了。

周小米一進屋,就叫道:“三哥,生辰快樂,祝你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周翼文窘得不行,臉上飄著兩朵可疑的紅霞,一雙眼睛卻是亮晶晶的。

周翼興在一旁擠眉弄眼的道:“三弟,你又長大一歲啦!”周翼文的生辰太大了,哪怕往後挪了兩天,也是家裡生辰最大的。

周大海也笑,只衝灶間嚷嚷,“他娘,雞蛋好了沒有?”

“來了。”林氏拿著一隻雞蛋走了進來,她拉過周翼文,把雞蛋放在他的頭上滾一滾,口中直道:“滾一滾,災病全消,滾滾頭,腦聰目明。”

周翼興嘀咕道:“三弟夠聰明的了,還滾,讓不讓別人活了?”

旁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林氏勾著嘴角,拿雞蛋在周翼文身上滾了個遍,最後才把雞蛋交給周翼文道:“吃了。”吃了這個雞蛋,方才那些美好的期望,也就都能實現了。

“娘煮了麵條,都收拾一下,趕緊吃飯。”

孩子們歡呼一聲,各自洗漱去了。

林氏把桌子放好,周小米手腳利落的幫著拿碗筷,一大盆麵條端上來,再配上香濃的肉滷子,一小盆煮雞蛋,這樣的生活簡直不要太美啊!

“這是小壽星的。”林氏給周翼文盛了滿滿一大碗的麵條,又澆了兩大勺的肉滷子,才道:“你多吃一點。”

周翼文的病早就好利索了,身體一日強過一日,漸漸的他也變得能吃起來,林氏看在眼裡,只覺得歡喜!能吃是福,能吃代表身體好。當然,現在家裡的條件也允許,如果沒有閨女採靈芝賣得的這三百多兩銀子,林氏的心情恐怕就是喜憂參半了。

一家人的早飯,就在歡聲笑語中吃完了。

周小米幫著林氏刷碗,邊收拾,邊與林氏道:“娘,今天咱們是不是該去李爺爺家看看?還有里正爺爺那裡,也該瞧瞧去。”過完初二,家家戶戶就要走動起來了,走親的走親,訪友的訪友,無論是高門大戶,還是鄉野村鄰,都不能免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