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破未破(第2/3頁)
章節報錯
最後,再以一首重搖滾作為演出的收尾,在掌聲與歡呼聲中,四人走下舞臺。
徐千秋拿手指了指,問李睜:“覺得他們的演唱如何?”
李睜遲疑了一下,道:“輪唱功已經夠專業水準。”
徐千秋緩緩點頭:“喜歡他們的客人很多,看好他們的製作人也不少,但願意籤他們的唱片公司至今沒有,就因為他們擅長的是搖滾,他們已經在地下音樂圈混跡了五年。”
說著,掏出一包煙向李睜示意,李睜擺手表示不抽,他便自己點起一根,吐出一口煙霧,又回到了之前的話題:“我舉那幾個例子,是要讓你明白,嘗試抒情慢歌之外的曲風是要冒很大風險的,必須慎之又慎。”
隨即,又話鋒一轉:“同時也有另一個意思,郭逸夫,莫菲,以他們在歌壇的地位與成就,只需延續風格就可以保持人氣,而他們卻選擇了改變曲風,你知道為什麼嗎?”
李睜搖頭,如果是一個普通歌迷,或許會說他們已經在歌壇問鼎,再要有什麼追求,只能是在藝術領域更多嘗試和探索,但作為圈內人,李睜卻是明白,這就是一句大糊話,真要沒了追求,那就應該退隱,真要只是嘗試與探索,那就應該保持專輯主打依舊是抒情慢歌,僅在專輯中加上一兩首別的曲風。
沒有人會拿自己已經取得的成就開玩笑,越是站在高處的人越不會!
徐千秋微微眯眼,凝思了片刻,才道:“我談一點我個人的看法,從九二年以後,抒情慢歌一股獨大,影響力不斷蔓延,到了如今已經是頂峰,隨時可能走下坡,其他曲風也必會隨之興起,他們兩位就是意識到了這點,這才在自己的巔峰期冒險嘗試。”
說到這,臉色暗了一下,嘆氣道:“可事實證明,他們都失敗了,可能是契機還沒有到吧。”
李睜眸光微閃,若有所思道:“我這麼說,不知道你是否贊同,如今大眾的耳朵被抒情慢歌充斥,其他曲風的歌曲出現,會很容易抓住大眾的耳朵,但一比較發現,不如抒情慢歌中的經典,於是就被無情地遺棄了,要打破這個格局,需要的是優秀歌曲,能與抒情慢歌中的經典比肩,甚至超越。”
這話一出,徐千秋與風墨同時眼神一亮,李睜這話說到了他們的心坎上。
徐千秋直勾勾地盯著李睜,有些驚訝他這般年紀就有這樣的見地,吸氣道:“你說的沒錯,郭逸夫,莫菲嘗試失敗,不是他們本身的問題,而是歌曲的問題,歌曲不夠好,哪怕天王天后也唱不紅。”
風墨哼了聲:“何止是沒錯,說得太對了,我和老徐的觀點是一樣的,不光我們,圈內很多資深音樂人都是同樣的觀點,早在兩年前,就有人提出,抒情慢歌已經到了瓶頸,大眾的內心深處是渴望其他曲風出現的,但沒有好歌,大眾只能被迫接受。”
“事實上,圈內有很多的詞曲人都在嘗試創作其他曲風的作品,可敢於嘗試的歌手寥寥無幾,郭逸夫,莫菲,還有幾個一線,先後嘗試過,效果都不太好,那些二三線歌手,就算想要嘗試,唱片公司也不會允許,因為過於冒險。”
風墨嘴角泛起譏笑:“只能說,大部分唱片公司的高層都太短視,一心只想求穩,也不去看看國內樂壇的發展史,滾雪在八十年代只是一線唱片公司,就是在搖滾風剛剛颳起的時候,重金打造了兩支樂隊,將它們推上了超一線,滾雪也順勢晉級巨頭行列。”
“華格九十年代初只是一線唱片公司,就是在那個大陸歌手紛紛崛起,各種曲風爭鳴的年代,堅定地走抒情慢歌路線,先後出了三名超一線,五名一線,由此成功晉級巨頭。”
“一心求穩,那就是一心等死,滾雪晉級巨頭時,國內唱片公司倒下一片,其中一線就有三家,華格晉級巨頭時,同樣是倒下一片,其中三個一線。”
“別看國內現在二十多個一線唱片公司,有些歌手數量不比五大巨頭少,但真要時代變革來了,怕又是免不了一將功成萬骨枯。”
徐千秋深以為意道:“現在,每年抒情慢歌的產量,算上地下詞曲人,萬首都不止,市面上唱片,抒情慢歌佔了九成以上,已經是將破未破之時。”
“好了好了,你們一個已經隱退,一個半隱退,在這裡打發感慨還真來勁了,把我不錯的心情都破壞了。”
見他們兩話匣子一開啟就沒完沒了,寧蘭有些無語,詳裝出一副不悅的樣子。
李睜倒是聽得頗受啟發,流行樂壇一個永遠不變的真理,那就是求變!
一家唱片公司,處於某個時代的中前期那是一種幸運,只需中規中矩地順應潮流發展,可處於時代拐點的話,那就必須做出選擇。
歌手也是一樣。
時代拐點時,唱片公司的選擇錯了,就會面臨清盤倒閉,而歌手選擇錯了,毀的是前途。
音樂圈,就算是超一線,也不會有超過兩次的糾錯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