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暗贊這老頭倒是乖覺,知道自己沒立下啥功績,估計皇上也贊不出東西,更怕皇上忌憚著他們家的功勞,索性自我批評,先把自家功勞貶到最低,這樣皇上就算有心想挑些話來講,也沒啥道理了。

不過皇上之所以成為皇上,自然有他的本事。潘秉忠這輩子是沒立下啥大功勞,但他還是能找到值得嘉獎的地方。

“愛卿休要妄自菲薄,你可給南康王朝養育了一群好兒孫啊!潘千戶,啊不,現在應該是潘參領了,自是少年英雄,就是雲豹那孩子也是很了不得啊!初上戰場就立下這麼大的功勞,日後雛鳳清於老鳳聲,可又是國之棟樑,軍中的一員猛將。”

李弘乖覺,立即接話道,“皇爺爺,聽聞這次出征中,潘家有位長孫在護衛二皇叔的戰役中犧牲了,不管是於國於私,孫兒是否都應該向潘老爺爺行個大禮呢?”

這是當然!皇上略一點頭,皇太孫的大禮就行下去,慌得潘秉忠趕緊又要叩頭謝禮,卻被皇上扶著,不讓他跪下去,潘秉忠不敢掙脫皇上,只得側身,略受了半禮,著實讓老人家心虛不已。

本以為這就了了,皇上忽地關心起潘家的家事,“府上幾位公子都成親沒有?都娶的是哪家的小姐?”

潘秉忠再老糊塗也聽得心中一緊,皇上不會想給他們賜婚吧?無錯不少字幸好都娶妻了,唯一沒娶的那個,估計皇上也看不上眼。

把幾個孫兒和孫媳婦的情況向皇上作了彙報,皇上聽到別人時尚好,唯有聽到原太僕寺卿章致知家的三小姐時略皺了皺眉,問了一句,“是嫡出還是庶出?”

這個潘秉忠不敢隱瞞,如實答了是庶出。皇上意味深長的哦了一聲,便不置一詞了。

潘雲龍聽得心中不安,章府的事情早就傳遍京中了,雖說皇上現在以證據不足為由,放了林夫人等家眷,但章府的名聲卻著實是給敗壞得不行。外人都傳林夫人是如何的在家中橫行霸道,欺壓庶出子女。

而作為一個嫡母,她的教養若是不好,那她的子女,尤其是女兒又能好得到哪裡去?再結合著上回張蜻蜓去邊關前,為了董少泉放下的“豪言壯語”,一時之間,對她的負面評價就更多了些。

雖說現在她是大帥府上少夫人,潘雲豹也在沙場上立下汗馬功勞,算是熬到了夫榮妻貴,但想想潘雲豹之前的名聲,再想想她當年在鬥菊會上和蔣八小姐置氣時所說的話,明擺著就是一個不讀詩書,不知琴畫的粗俗女子。虧她從前還有才女名聲,多半是不知從哪兒抄了些東西,憑空捏造出來的。

當然這些話明面上沒人會說,但私底下,在京城的貴婦圈子裡,張蜻蜓的名聲實在是不怎麼好聽。所謂眾口鑠金,潘雲龍不由得不替弟妹擔心,皇上難道想對她幹些麼?

幸好還有幾桌要敬,皇上揭過此節,帶著皇太孫過去了。

潘雲龍才略略鬆了口氣,卻見皇上轉回座位上之後,突然笑著提到,“朕膝下子嗣不多,女兒也只有兩個。老大呢,愛卿們都知道,早就嫁人了。老二倒是尚在宮中,可惜今年才得十二,否則在場這麼多的青年才俊,朕可得好好挑一位駙馬才是。”

李弘會意,在一旁故作天真的道,“孫兒記得前些時,敬安太妃還曾提起要給麗嫦姑姑說門好親事的,皇爺爺怎麼忘了?”

敬安太妃是皇上的親姨母,在皇上生母過世後,以韶華之齡入宮,隨侍君王,護養外甥,終身未有子嗣,一直深得皇上的尊敬。

而皇太孫口中的麗嫦姑姑本是太妃本家的一個遠房的外侄孫女,因父親早亡,小小年紀就給母親帶回孃家居住。弄得個半僕半主,不上不下的,但卻練就了小丫頭善知進退,極為識趣的眼力勁兒。

數年前,太妃回家省親時,就看中了小丫頭的伶俐可愛,便帶回宮中,假充半個女兒養在跟前解悶逗趣。原先也想過,若是太子的身子養好了,日後就給他作個妃嬪,也不枉教養一場了。可太子末了到底是去了,這姑娘的終身大事就得另謀出路了。

雖說她的出身不高,但畢竟經過了敬安太妃的一番調教,總不能太過屈就。於是敬安太妃也在皇上跟前提過,若是朝中有合適的子弟,倒是替她也留個心。

皇太孫此時提起,皇上就笑呵呵的把目光放了下去,“麗嫦那丫頭雖門第淺了些,可是太妃的心頭好。要給她找婆家,朕可不能不仔細著些!”

眾臣聽得無不心驚,皇上都金口玉言說這樣話了,那誰家還敢小瞧?可是皇家的親是那麼好結的麼?乖覺的都趕緊把頭低下,也有些想攀龍附鳳的把背挺得筆直,生怕人瞧不見。

潘雲龍暗自擦擦手心裡的冷汗,總算是放下了心。既然如此,那就不關他們家的事了。皇上就算再不喜歡張蜻蜓,可那也是潘家的媳婦。只要公婆相公沒有表示反對,誰也休不了她。

只是皇上既然開了金口,方才又在下頭轉了一圈,心裡應該早就有主意了,現在就看他到底是想把花落誰家了。

“浩然,”皇上笑呵呵將目光落到了胡浩然的身上,“你也早到該娶妻的年紀了吧?無錯不少字你叔叔嬸嬸怎麼都不替你張羅張羅的?”

(春季氣候多變,親們還請及時增減衣物,謹防感冒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