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虞珠也有想到,樂小乙是個孤兒,由遠房叔叔養大,家中除了叔侄倆,再無旁人,但幸好還有幾個交好的工匠,都是幹力氣活的窮哥們,人多走在一起,也算小有架式。白花花的真金白銀捧到老鴇跟前,可讓她吃驚不小。

前些天,老鴇終於找著人打聽張蜻蜓給她那張地契的地方了,這才發現,著實是上了個天大的當

原來張蜻蜓給她的地契確是真的,卻是官府給當地富戶攤派治河費用時的一紙契約。盧氏是名門望族,這種差使少不了。盧月荷小時候在家見著這東西,覺得好玩,就夾在書裡做書籤,出嫁的時候,一個沒留神就連書一起帶到婆家來了,沒想到這回卻是派上了大用場。

那地契上註明的地方,就是某條河流旁邊的灘塗之地,地方是夠大的,可是完全沒有用。冬天水退了就會露出來,夏天水一漲,淹得亂七八糟的,你就是想圍個網,種些蓮藕養些魚都不可能。除非滄海桑田,人間鉅變,河流自己改道,否則百八十年內,想來這就是廢紙一張。

這可把老鴇給氣壞了可得知實情後又沒臉出去跟人說,只得變著法兒的折騰虞珠,動輒呵斥,虞珠心知其意,也是每日委委屈屈做小伏低。

這樂小乙人雖窮,但心地真不錯,從前虞珠風光的時候,他待人真誠尊重,不拿她當下濺人看,也沒想在她手上討些好處。現在虞珠落了難,他更是細心呵護,只恨自己沒本事,幫不了。

虞珠經此考驗,最終決定委身下嫁。在風塵中尋尋覓覓這麼多年,可不就是要尋一個能知疼著勢的男人過日子麼?

於是她就在老鴇面前演了一齣戲,故意讓樂小乙帶了人證去問那老鴇如何贖她。老鴇根本就沒把樂小乙放在眼裡,當下就說,只要五百兩銀子,就讓他贖人。

現在樂小乙把銀子拿來了,老鴇卻又想反悔了。虞珠可是她的搖錢樹,起碼還有兩三年的好光景,若是放了她,豈不損失更大?

只是虞珠也邀了行中交好的姐妹們一起來作見證,見她不允,便要死要活的鬧。當中就有那能言善道的勸這老鴇,“女孩兒大了,總是留不住的。若是逼得她性子起來,真鬧出人命,反倒不美。不若穩穩的拿這一注錢財,再討幾個小的,何愁來日不繼?”

老鴇左思右想,確實也是這個道理。再看樂小乙帶來的人,雖然這些粗漢子都不怎麼會說話,但人家的道理並不錯,畢竟是自己失言在先,也怨不得人家認這個死理。當下便自認倒黴,寫下文契。一手收銀,一手交還了賣身契。

只是老鴇狠心,既要出門,房中一草一木都不許動,還必要虞珠將身上釵環珠釧也除盡撥光,連身上的好衣好鞋也不許她穿走,另撿了一套破爛之極的舊衣舊破鞋給她換上。

樂小乙氣不過,拼儘自己手上餘錢,當即就去給虞珠買了一身布衣布鞋,雖不豪奢,卻是乾淨整潔的。“咱們離了這火坑,往後就從新做人了。”

虞珠很是感動,她交好的姐妹也適時提出,“這既要從良,總要操辦一番才象話。我們姐妹雖不是至親家眷,也願幫襯著略置薄酒,送她一回。”

這個樂小乙倒有準備,他早與叔叔議定,本就打算接人進門後,擇個良辰吉日拜堂成親的。象他們這樣窮漢子,能娶個老婆就不錯了,至於身家清白,倒不甚計較。現在既蒙這些姐妹們仗義,願意收留虞珠暫住幾日,靜待出嫁,那是最好不過。

於是他回去安心準備了,虞珠就私下來尋張蜻蜓,謝過她的襄助之恩,並託張蜻蜓一事,“我這些衣裳物品往後肯定是用不上了,情願折價,煩請少奶奶幫我出脫,換些銀錢。”

張蜻蜓明白,帶她去那小院清點了東西,讓她自己先預估了價,她好發出商談。虞珠那些箱籠裡那些大毛衣裳和錦緞繡褥佔了大半,約摸能值千餘兩。下剩的首飾珍玩約值二千餘兩,攏作一處,只兩隻小箱就全部裝下了。

“至於這些東西,賤妾還有個不情之請。”虞珠未曾開口,張蜻蜓已然明瞭,“你放心,剩下的東西依舊放在這兒,你列個清單,咱們各執一份。時候要用,你再來尋我或是直接找福伯便是。”

虞珠真是感激不盡,她這麼大筆銀錢,讓她放到哪兒去都擔驚受怕,最好就莫過於依舊存在這裡。神不知鬼不覺,辦都便利。

她雖是定下心來,要跟樂小乙好好過日子,可總也得防著一手,世間尋常夫妻也未必個個到白頭,尤其象她這種出身,萬一人老珠黃,再給人掃地出門,又身無傍物,那才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虞珠原以為還得費一番口舌向張蜻蜓解釋,沒想到這位少奶奶如此通達豁朗,反而贊她有謀略,做得對,心中非常感謝。

當張蜻蜓賣了那些衣裳布匹,估計很公道,比她預計還多出一二百的銀子,她還了那五百兩之後,轉手又添些錢,買了幾件精緻首飾。一對最貴重的鳳釵奉與她和未曾晤面的潘大少奶奶,還有上回來幫忙的幾位小姐,也各有禮物贈送。

“雖是區區薄禮,不成敬意,但好歹全是我未曾經手過的,還算乾淨,請二少奶奶笑納。”

張蜻蜓知她錢財來處不易,本待推辭,奈何虞珠心意極堅,只得收下。

而樂小乙那頭,她只說是舊日交好的姐妹送了幾件首飾添妝,賣得大頭還了張蜻蜓,餘下一二百兩,以作日後生計。

樂小乙極贊應該,反而還主張要給張蜻蜓送份厚禮去,虞珠見他有財不貪,很是歡喜,推說這些薄禮,人家也看不上,不如等日後家計好了,再好好感謝一番。樂小乙想想也是,於是二人安下心來,慢慢的置房修舍,整頓家計,也是成就了一段佳話。

這邊事情已了,轉眼就入了二月,花朝將近。京中習俗,閨中青年女子無不相約,剪五色彩箋用紅繩繫於樹枝之上,謂之“賞紅”。

祝心辰瞧近來天氣不錯,提前一日打發了人來,約張蜻蜓她們次日外出踏青賞春。

&nbsp謝謝大家的票票,還有烏金蓮花生的打賞,週末了,祝大家都有一份好心情

...